谁将嶰谷韵,潜合泗滨风。
莫问补天主,休寻入海工。
凤鸣应不辨,兽舞自难穷。
拊石(fǔ shí)的意思:拍打石头,比喻虚构事物。
补天(bǔ tiān)的意思:补天指的是修补天空,比喻极其伟大的事业或壮举。
凤鸣(fèng míng)的意思:指美好的事物或人才得到发现和赞扬。
鼓簧(gǔ huáng)的意思:形容物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弹起或反弹。
古乐(gǔ lè)的意思:指古代的音乐,也用来形容古老而美妙的音乐。
声音(shēng yīn)的意思:指声音洪亮、响亮。
殊致(shū zhì)的意思:非常特殊、独特的品质或特点。
泗滨(sì bīn)的意思:指离家远行或远离家乡的人
天主(tiān zhǔ)的意思:指上天、神明。
须知(xū zhī)的意思:必须知道的事情或要点
知政(zhī zhèng)的意思:指了解政事、懂得治理国家的人才。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禹偁的作品,名为《笙磬同音诗》。诗中通过对鼓簧(一种打击乐器)和拊石(古代的一种敲击乐器)的比较,表达了作者对于音乐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首句“鼓簧名本异”指出两者虽然名称不同,但都属于打击乐器这一类别。紧接着,“拊石意何同”则进一步探讨它们在表现音乐意境上的相似性。第三句“吹击虽殊致,声音忽暗通”说明尽管演奏方式(吹与击)有所区别,但最终产生的声音却能达到内在的和谐统一。
以下几句“谁将嶰谷韵,潜合泗滨风。莫问补天主,休寻入海工。”表达了诗人对音乐艺术渗透自然之美的赞赏,以及不必追求过度的人为装饰或技巧炫耀。
接下来的“凤鸣应不辨,兽舞自难穷”则描绘了音乐能够引起动物(凤凰鸣叫、野兽起舞)的自然反应,暗示音乐的力量超越了语言和文化的界限。
最后,“古乐何人会,须知政在中”表达了诗人对于恢复古代纯正音乐风格的渴望,以及这种追求背后的深层次政治理念——即通过文化艺术来达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王禹偁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音乐美学的独到见解,在这首诗中展现了他对音乐艺术的理解和欣赏,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恢复古风、追求文化纯粹性的共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