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城中一院僧,各持巾钵事南能。
《题平等院》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题 平 等 院 唐 /薛 能 十 里 城 中 一 院 僧 ,各 持 巾 钵 事 南 能 。还 应 笑 我 功 名 客 ,未 解 嫌 官 学 大 乘 。
- 翻译
- 在十里长街上,有一座庙宇,住着一位和尚,各自拿着毛巾和饭碗,遵循南能的教诲修行。
他可能会嘲笑我这个追求功名的人,因为我还不懂得厌弃官场,如同佛教中的大乘教义
- 注释
- 十里城中:形容城市规模较大,距离较长。
一院僧:指寺庙中的一位和尚。
巾钵:古代僧人出行或修行时携带的毛巾和饭碗。
南能:唐代禅宗大师,这里指代禅宗的修行方式。
功名客:追求功名利禄的人。
嫌官学大乘:厌弃世俗官场,向往佛教的大乘教义。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十里城中的一处庭院内,手持巾钵专注于佛事的平和景象。"各持巾钵事南能"一句,通过对僧人的具体行为的描写,展示了他们对于修行生活的投入和热忱。这里的“南能”可能是指寺院中的某个地方或某种修行方式。
诗人在后两句中转换视角,对自己功名心切、奔波于世俗之事的状态进行自嘲,表达了对自己的反省和批评。"未解嫌官学大乘"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对于世俗功名与佛法修持之间矛盾的心境,以及希望能够超脱世间羁绊,投身于更深邃的佛理之中。
整首诗通过对比僧人的平静生活和自己功名客的忙碌,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安宁与精神追求的向往。同时,这也反映出唐代士人对于佛法的普遍兴趣,以及他们在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之间寻找平衡的心路历程。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念金銮子二首·其一
衰病四十身,娇痴三岁女。
非男犹胜无,慰情时一抚。
一朝舍我去,魂影无处所。
况念夭札时,呕哑初学语。
始知骨肉爱,乃是忧悲聚。
唯思未有前,以理遣伤苦。
忘怀日已久,三度移寒暑。
今日一伤心,因逢旧乳母。
早发楚城驿
雨过尘埃灭,沿江道径平。
月乘残夜出,人趁早凉行。
寂历闲吟动,冥濛暗思生。
荷塘翻露气,稻垄泻泉声。
宿犬闻铃起,栖禽见火惊。
昽昽烟树色,十里始天明。
城上夜宴
留春不住登城望,惜夜相将秉烛游。
风月万家河两岸,笙歌一曲郡西楼。
诗听越客吟何苦,酒被吴娃劝不休。
从道人生都是梦,梦中欢笑亦胜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