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台 上 再 成 乱 道 走 书 呈 尧 夫 宋 /富 弼 密 雪 终 宵 下 ,晨 登 百 尺 端 。瑞 光 翻 怯 日 ,和 气 不 成 寒 。天 末 无 织 翳 ,云 头 未 少 乾 。四 郊 闻 击 壤 ,农 望 已 多 欢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尺(bǎi chǐ)的意思:形容人的才能或品德极其卓越。
不成(bù chéng)的意思:表示事物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标,也可表示否定的意思。
和气(hé qi)的意思:形容人态度友善、和蔼可亲。
击壤(jī rǎng)的意思:指打破土壤,比喻有力的言辞或行动能够震动人心,引起共鸣。
瑞光(ruì guāng)的意思:指吉祥的光辉,象征着好运和幸福。
四郊(sì jiāo)的意思:指城市周围的郊区。
天末(tiān mò)的意思:指天空的尽头或边际。
云头(yún tóu)的意思:指云彩的顶端,用来比喻好事将要发生或好运即将到来。
终宵(zhōng xiāo)的意思:整夜,彻夜不眠。
- 翻译
- 整夜密集的雪花飘落,清晨我登上百尺高台。
吉祥的光芒却因太阳而显得胆怯,温和的气息并未带来寒冷。
天边没有一丝云彩遮挡,天空依然清澈。
四面郊区都能听到人们欢快的击壤声,农民们的期待已经满载欢喜。
- 注释
- 密雪:密集的雪花。
终宵:整夜。
晨:清晨。
登:登上。
百尺端:百尺高处。
瑞光:吉祥的光芒。
翻怯:显得胆怯。
和气:温和的气息。
不成寒:并未带来寒冷。
天末:天边。
织翳:云彩遮挡。
云头:天空。
未少乾:依然清澈。
四郊:四面郊区。
击壤:击打土壤的声音,古代象征丰收。
农望:农民的期望。
多欢:满载欢喜。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冬夜降雪的景象以及诗人清晨登高所见的壮观画面。"密雪终宵下"写出了雪势之大,整夜不停,显示出冬季的严寒。"晨登百尺端"则表现出诗人不畏严寒,登高远望的决心。
"瑞光翻怯日"中的"瑞光"通常指吉祥的光芒,这里可能是指雪后初晴,阳光穿透薄雪的景象,但又因雪厚而显得有些畏惧。"和气不成寒"进一步强调了虽然雪大,但因为阳光的照射,空气并未过于寒冷,反而带有一种温暖的气息。
"天末无织翳,云头未少乾"描述天空开阔,云层稀疏,阳光洒落,没有丝毫阴霾。"四郊闻击壤,农望已多欢"则通过听到乡间农人击壤的声音,表达了农民对这场雪带来的丰收希望的喜悦之情。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雪景,寓含着对民生的关注和对自然的敬畏,体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情怀。富弼通过此诗展现了他关注民间疾苦,寄予社会和谐与丰收的愿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赵少尹南亭送郑侍御归东台(得长字)
红亭酒瓮香,白面绣衣郎。
砌冷虫喧坐,帘疏雨到床。
钟催离兴急,弦逐醉歌长。
关树应先落,随君满鬓霜。
送李司谏归京(得长字)
别酒为谁香,春官驳正郎。
醉经秦树远,梦怯汉川长。
雨过风头黑,云开日脚黄。
知君解起草,早去入文昌。
送韦侍御先归京(得宽字)
闻欲朝龙阙,应须拂豸冠。
风霜随马去,炎暑为君寒。
客泪题书落,乡愁对酒宽。
先凭报亲友,后月到长安。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得飞字)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
春风曾不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