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官慵不选,有田慵不农。
屋穿慵不葺,衣裂慵不缝。
有琴慵不弹,亦与无弦同。
家人告饭尽,欲炊慵不舂。
弹琴复锻铁,比我未为慵。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极度懒惰的情状,主人公对于任何事情都表现出一种拖延和不作为的态度。从官职选择、农田耕作到日常生活中的穿衣吃饭,每一项都因为慵懒而被忽略。诗中还提及了对酒的忽视和琴艺的荒废,甚至连亲朋好友寄来的书信也不愿意开封阅读。
最后,诗人借用嵇康(嵇叔夜)的故事来反衬自己的慵懒。嵇康是三国时期的人,据说他弹琴时专心到极点,以至于锻炼铁成乐器也不为意。这强烈的比喻说明了诗人对于慵懒的自嘲和反思。
整首诗语言平实,但却生动地展现了一个懒惰者的生活状态,以及这种状态下的人生态度。白居易通过这首诗,向读者展示了一种幽默而又不失深刻的自我批判,同时也引发人们对于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的思考。
万庾敖仓粟,千帆下濑兵。
伊谁任保障,南北一书生。
命岂冯唐晚,恩元介子轻。
拮据双鬓在,留滞寸心明。
金紫当年物,丹青异日名。
除书历下里,襆被斗边城。
家接三江近,人如九派清。
还逢狱中剑,拂拭请长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