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僧雨不出,粥饭听钟鱼。
而我千指家,食此半编书。
侧闻(cè wén)的意思:通过旁听或间接得知消息或情况。
惮烦(dàn fán)的意思:指心情烦恼,苦恼不堪。
光景(guāng jǐng)的意思:形容景象、状况或情况。
饥驱(jī qū)的意思:饥饿驱使,形容因饥饿而被迫采取行动。
千指(qiān zhǐ)的意思:形容人们众多、数量繁多。
琼琚(qióng jū)的意思:形容珍贵、美好的宝物或事物。
祠官(cí guān)的意思:指封建时代以祭祀祖先为名义,实际上却滥用职权、贪污受贿的官员。
投瓜(tóu guā)的意思:指不分青红皂白地将责任推卸给他人或将自己的错误归咎于他人。
吾辈(wú bèi)的意思:指同辈中的自己,表示自谦。
一身(yī shēn)的意思:指一个人身上具备了多种特质或才能。
沾湿(zhān shī)的意思:沾湿指某物被液体等弄湿。也可用来形容受到某种不好的影响。
钟鱼(zhōng yú)的意思:形容人的心思不定,反复无常。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王安中在庚寅年秋天遭遇连绵阴雨时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诗中通过对比邻僧的清闲生活与自己忙碌的世俗事务,展现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首句“邻僧雨不出,粥饭听钟鱼”,描绘了邻近的僧侣在雨天里静心诵经、享受简朴生活的场景,粥饭伴随着钟声和鱼鸣,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这与诗人自己的生活形成了鲜明对比,暗示了诗人对这种简单、自由生活的羡慕。
接着,“事与吾辈异,一身易赢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与邻僧生活方式的不同。他感叹自己的事务繁多,身心疲惫,难以得到片刻的安宁。这里的“赢余”可以理解为多余的精力或时间,表达了诗人渴望摆脱世俗束缚,追求心灵自由的愿望。
“而我千指家,食此半编书”一句,以夸张的手法描述了诗人作为士人的忙碌生活,每天需要处理大量的文书工作,只能依靠书籍来消磨时光。这既是对自身处境的自嘲,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生活的一种普遍现象。
“饥驱欲何之,投瓜望琼琚”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面对生活的压力和困境,他渴望找到出路,但又不知道该往何处去寻求解脱。投掷的“瓜”象征着日常琐碎,而“琼琚”则是珍贵的珠宝,比喻理想中的美好事物。这一对比,凸显了诗人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徘徊。
最后,“侧闻州祷晴,早愿光景舒。祠官莫惮烦,沾湿秪台舆”四句,转而表达诗人对天气好转的期盼以及对官员们能够积极应对雨季的希望。他希望州府能够及时祈祷求晴,让阳光普照大地,同时也呼吁负责祭祀的官员不要畏惧繁琐的事务,应该积极行动,以减轻百姓的负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对现实困境的反思,以及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体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风貌。
玉宇无尘夜气清,银河彻底素波明。
人应好月同千里,身在高楼近五城。
丹桂定知怜我老,绿尊何惜为君倾。
建章鳷鹊当年梦,便欲凭空上玉京。
万生纷不同,宿昔有定业。
哀哉彼迁民,苦事乃稠叠。
累累庭际炊,采采涧底叶。
问渠胡为来,悲泪不盈睫。
连年避胡乱,生理安可说。
今年更仓皇,刍藁亦焚劫。
扶持过江南,十口四五活。
斗米六百钱,兼旬又风雪。
前时诏书下,振廪要周浃。
圣主甚哀矜,我曹空感咽。
愿今兵革罢,复得理归楫。
传闻菰蒲中,相杀血新喋。
本是耕田农,饥寒实驱胁。
须公语县吏,早与支米帖。
生前官职但执戟,身后一字万金直。
当时雷霆下收拾,世间不复有遗逸。
上清虚皇手自择,编星为囊云作笈。
流铃掷火守护密,君从何处见真迹。
知君定通玉帝籍,太微垣中赐馀墨。
龙腾虎卧摹不得,想君神授五色笔。
江南钩锁腕中力,钗折屋漏千态出。
整整十卷字犹湿,光彩激射海为立。
平生我亦有书癖,对此惝恍心若失。
口呿汗下屡太息,十日把玩不得食。
作笺天公拜稽首,乞我此老生时一双手,为君痛饮百斛酒。
墨池如江笔如帚,一扫万字不停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