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宿山中寺,王郎两月情。
榻云春坐煖,窗月夜看晴。
茗供新分水,钟声远隔城。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邵宝在知微山房一晚的静谧体验,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中寺院的宁静与自然之美。
首联“一宿山中寺,王郎两月情”,开篇即点出主题,诗人独自在山中寺庙过夜,与友人王郎相隔两个月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这里不仅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怀念,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亲近和内心的宁静。
颔联“榻云春坐煖,窗月夜看晴”,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场景。诗人坐在铺满云彩的榻上,感受到春天的温暖,窗外的月亮映照着晴朗的夜空。这一句通过“云”、“春”、“暖”、“月”、“晴”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既温馨又清新的氛围,让人仿佛能感受到夜晚山中的宁静与美好。
颈联“茗供新分水,钟声远隔城”,转而描述了诗人享受的一杯新泡的茶水,以及远处寺庙传来的钟声。这里的“茗”指茶,“分水”可能是指泉水或山泉,暗示了水源的新鲜与纯净。远处的钟声与城市的喧嚣形成对比,更凸显了山中生活的宁静与超脱。
尾联“知微请题画,政及我诗成”,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与朋友知微的互动。知微邀请诗人题画,而此时诗人的诗作恰好完成。这不仅体现了友情的深厚,也暗示了诗人创作的灵感与心境的契合,使得整个夜晚的体验更加完整和丰富。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邵宝在山中寺庙一夜的内心感受和自然体验,同时也融入了友情的温暖与艺术的创造,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匹马萧萧去不前,平芜千里见穷边。
关山色死秋深日,鼓角声沈霜重天。
荒骨或衔残铁露,惊风时掠暮沙旋。
陇头冤气无归处,化作阴云飞杳然。
秦帝沦玉镜,留侯降氛氲。
感激黄石老,经过沧海君。
壮士挥金槌,报雠六国闻。
智勇冠终古,萧陈难与群。
两龙争斗时,天地动风云。
酒酣舞长剑,仓卒解汉纷。
宇宙初倒悬,鸿沟势将分。
英谋信奇绝,夫子扬清芬。
胡月入紫微,三光乱天文。
高公镇淮海,谈笑却妖氛。
采尔幕中画,戡难光殊勋。
我无燕霜感,玉石俱烧焚。
但洒一行泪,临岐竟何云。
尔从咸阳来,问我何劳苦。
沐猴而冠不足言,身骑土牛滞东鲁。
沈弟欲行凝弟留,孤飞一雁秦云秋。
坐来黄叶落四五,北斗已挂西城楼。
丝桐感人弦亦绝,满堂送君皆惜别。
卷帘见月清兴来,疑是山阴夜中雪。
明日斗酒别,惆怅清路尘。
遥望长安日,不见长安人。
长安宫阙九天上,此地曾经为近臣。
一朝复一朝,发白心不改。
屈原憔悴滞江潭,亭伯流离放辽海。
折翮翻飞随转蓬,闻弦坠虚下霜空。
圣朝久弃青云士,他日谁怜张长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