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黄州惠苏长公墨迹却以一诗附还》全文
- 鉴赏
此诗《应黄州惠苏长公墨迹却以一诗附还》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隐喻,展现了诗人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首句“砑光藤纸墨华流”,描绘了一幅精细入微的画面:砑光的藤纸表面泛着光泽,犹如流动的墨华,暗示了书法作品的精美与高雅。这里,“砑光”指纸张经过特殊工艺处理后的光滑质感,“藤纸”则强调了纸张的质地与来源,而“墨华流”则形象地表现了墨迹在纸上流畅、生动的美感。
次句“欲报璚瑶未敢收”,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犹豫。他想要回赠对方珍贵的礼物(璚瑶,比喻珍贵之物),但又不敢轻易接受,可能是因为对对方的书法作品有着极高的评价,担心自己无法给予相应的回报,或是出于对艺术品的敬畏之情。这一句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艺术交流的尊重与谦逊态度。
后两句“总为临池贪玉局,可应遗翰去黄州”,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与追求。“临池”是中国书法术语,指练习书法时临摹经典作品,以提高技艺;“玉局”则是对书法艺术的尊称,这里用以形容书法作品的珍贵与美好。诗人自谦地说,自己总是沉迷于临摹与练习,渴望能创作出如黄州(古代地名,此处借指书法艺术的高地)般高水平的作品,但是否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他心中并无把握。这两句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书法艺术的执着追求,也流露出了一种谦虚与自省的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书法艺术的赞美与自我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对艺术的敬畏以及对自己技艺的谦逊态度。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语言精炼,是一首富有哲思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