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飞升(fēi shēng)的意思:指人的灵魂超越尘世的束缚,达到更高的境界或层次。
卦气(guà qì)的意思:
(1).以《易》六十四卦与四时、月令、气候等相配之法。相传 文王 序《易》,以《坎》、《离》、《震》、《兑》为四时卦,其二十四爻分主二十四节气。以《复》、《临》、《泰》、《大壮》、《夬》、《乾》、《姤》、《遯》、《否》、《观》、《剥》、《坤》配十二地支,为十二月消息卦,其七十二爻分主七十二候。其余四十八卦,分布十二月,每月加消息卦共五卦,分配君臣等位,其三十爻,以配一月日数。凡此,统称之为卦气。其说出自 汉 孟喜 、 京房 等。参阅 清 庄存与 《卦气解》。
(2).术数家用八卦配《洛书》数,本于阳卦奇、阴卦偶之说,以奇偶分阴阳,也叫卦气。后世(hòu shì)的意思:指将来的世代或后代。
迷徒(mí tú)的意思:迷失了方向,不知道往哪里走
泥象(ní xiàng)的意思:比喻模仿得非常逼真,几乎难以分辨真伪。
气望(qì wàng)的意思:指人的声望和威望。
却行(què xíng)的意思:指行动虽然迟缓,但能够取得成功。
设象(shè xiàng)的意思:指以事物的一部分代表整体,或以整体代表一部分。
忘言(wàng yán)的意思:指人说话前后不一致,或说话不清楚,无法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
言意(yán yì)的意思:言辞所表达的意思或含义。
仪形(yí xíng)的意思:形态端庄,举止得体,有礼貌。
自明(zì míng)的意思:自然明白,不需要解释或说明。
- 注释
- 卦中:指代古代占卜或哲学中的卦象。
设象:设立、设定象征。
仪形:事物的形状或模式。
得象忘言:理解了象征就不再需要过多的语言描述。
迷徒:盲目崇拜者。
泥象:拘泥于象征,不理解其深层含义。
卦气:古人认为的神秘力量或宇宙能量。
飞升:超越尘世,达到更高的境界。
- 翻译
- 卦中的象征图案原本是为了表达事物的形态,一旦理解了这些象征,无需言语也能明白其深意。
后世的盲目追随者只执着于这些象征,期望通过卦气来追求超脱或提升。
- 鉴赏
此诗为宋代文学家张伯端所作,名为《绝句六十四首(其三十七)》。这是一首探讨易经哲学与象数关系的诗歌。
“卦中设象本仪形”一句表明作者对易经中的八卦和六十四卦变化有深刻理解,认为这些卦象是根据一定规律设置,有其内在的意义和结构。"得象忘言意自明"则进一步阐述,当人们真正领悟到卦象背后的哲理时,就不需要再依赖语言文字,因为这种理解超越了言语,直接指向心灵与宇宙之间的沟通。
然而,“后世迷徒惟泥象”一句批评了后来一些人只停留在表面的卦象解读上,不去深究其背后的哲理和精神内涵。"却行卦气望飞升"则是对这些人盲目追求通过卦象进行的某种修炼或巫术,希望达到某种境界或能力,但这种做法往往缺乏深刻理解。
总体来说,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于易经哲学的认同与批判,也展现了对后世解读和运用易经的一种担忧。通过这短短四句,张伯端表达了一种超越象征直达真理的追求,以及对浅尝辄止之人的深刻警示。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