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绝句六十四首·其三十七》
《绝句六十四首·其三十七》全文
宋 / 张伯端   形式: 古风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飞升(fēi shēng)的意思:指人的灵魂超越尘世的束缚,达到更高的境界或层次。

卦气(guà qì)的意思:

(1).以《易》六十四卦与四时、月令、气候等相配之法。相传 文王 序《易》,以《坎》、《离》、《震》、《兑》为四时卦,其二十四爻分主二十四节气。以《复》、《临》、《泰》、《大壮》、《夬》、《乾》、《姤》、《遯》、《否》、《观》、《剥》、《坤》配十二地支,为十二月消息卦,其七十二爻分主七十二候。其余四十八卦,分布十二月,每月加消息卦共五卦,分配君臣等位,其三十爻,以配一月日数。凡此,统称之为卦气。其说出自 汉 孟喜 、 京房 等。参阅 清 庄存与 《卦气解》。
(2).术数家用八卦配《洛书》数,本于阳卦奇、阴卦偶之说,以奇偶分阴阳,也叫卦气。

后世(hòu shì)的意思:指将来的世代或后代。

迷徒(mí tú)的意思:迷失了方向,不知道往哪里走

泥象(ní xiàng)的意思:比喻模仿得非常逼真,几乎难以分辨真伪。

气望(qì wàng)的意思:指人的声望和威望。

却行(què xíng)的意思:指行动虽然迟缓,但能够取得成功。

设象(shè xiàng)的意思:指以事物的一部分代表整体,或以整体代表一部分。

忘言(wàng yán)的意思:指人说话前后不一致,或说话不清楚,无法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

言意(yán yì)的意思:言辞所表达的意思或含义。

仪形(yí xíng)的意思:形态端庄,举止得体,有礼貌。

自明(zì míng)的意思:自然明白,不需要解释或说明。

注释
卦中:指代古代占卜或哲学中的卦象。
设象:设立、设定象征。
仪形:事物的形状或模式。
得象忘言:理解了象征就不再需要过多的语言描述。
迷徒:盲目崇拜者。
泥象:拘泥于象征,不理解其深层含义。
卦气:古人认为的神秘力量或宇宙能量。
飞升:超越尘世,达到更高的境界。
翻译
卦中的象征图案原本是为了表达事物的形态,一旦理解了这些象征,无需言语也能明白其深意。
后世的盲目追随者只执着于这些象征,期望通过卦气来追求超脱或提升。
鉴赏

此诗为宋代文学家张伯端所作,名为《绝句六十四首(其三十七)》。这是一首探讨易经哲学与象数关系的诗歌。

“卦中设象本仪形”一句表明作者对易经中的八卦和六十四卦变化有深刻理解,认为这些卦象是根据一定规律设置,有其内在的意义和结构。"得象忘言意自明"则进一步阐述,当人们真正领悟到卦象背后的哲理时,就不需要再依赖语言文字,因为这种理解超越了言语,直接指向心灵与宇宙之间的沟通。

然而,“后世迷徒惟泥象”一句批评了后来一些人只停留在表面的卦象解读上,不去深究其背后的哲理和精神内涵。"却行卦气望飞升"则是对这些人盲目追求通过卦象进行的某种修炼或巫术,希望达到某种境界或能力,但这种做法往往缺乏深刻理解。

总体来说,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于易经哲学的认同与批判,也展现了对后世解读和运用易经的一种担忧。通过这短短四句,张伯端表达了一种超越象征直达真理的追求,以及对浅尝辄止之人的深刻警示。

作者介绍
张伯端

张伯端
朝代:宋

张伯端(公元983年—1082年),一说(公元984年—1082年),道教南宗初祖,字平叔,号紫阳、紫阳山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诚)。人称“悟真先生”,传为“紫玄真人”,又尊为“紫阳真人”。临海(今属浙江)人。自幼博览群书,学贯古今中外,涉猎诸种方术。曾中进士,后谪戍岭南。于成都遇仙人(一说此仙人即为刘海蟾)授道,后著书立说,传道天下。
猜你喜欢

北窗伊吾·其六

北窗伊吾,吾谁与俱。融融沂风,怀哉舞雩。

(0)

樵家

深溪藏毒蛟,樵家冰灶口。

结侣腰弯刀,破衲补更厚。

持担俯清流,勇往不回首。

褰裳望青采,岂暇寻枯朽。

(0)

严江舟次

烟弄晨光雨弄梅,浦痕微涨认潮来。

棹随纤道青芦折,路入渔家碧草开。

指点水程期买酒,追寻古迹谩登台。

归舟不共商人载,便觉新诗得细裁。

(0)

宣知客归江心

风帽云巾历所期,问津何似到家时。

曲阑半倚垂杨外,潮落潮生祇自知。

(0)

放塘

截断众流元止止,踏翻一窍便滔滔。

休论未达其源底,佛也不知来处高。

(0)

和寒泉春日儿童三咏·其一竹马

争跨迎侯彩竹新,相呼回策巧如萦。

一鞭看是谁先著,稚子群中觅祖生。

(0)
诗词分类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诗人
庾肩吾 元结 陈叔宝 谢铎 刘琏 俞桂 吕温 黄干 常建 卢挚 吕颐浩 徐阶 陈亮 王观 吴澄 王逸 高拱 薛涛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