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次 韵 王 震 宋 /苏 轼 携 文 过 我 治 平 间 ,雾 豹 当 时 始 一 斑 。闻 道 吹 嘘 借 余 论 ,故 教 流 落 得 生 还 。清 篇 带 月 来 霜 夜 ,妙 语 先 春 发 病 颜 。诗 酒 暮 年 犹 足 用 ,竹 木 高 会 许 时 攀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吹嘘(chuī xū)的意思:夸大自己的能力或者成就,吹捧自己。
带月(dài yuè)的意思:有月亮
当时(dàng shí)的意思:表示发生在过去某个特定时间的事情。
发病(fā bìng)的意思:指人突然发病或突然发作疾病。
高会(gāo huì)的意思:指高明的智慧和才干。
流落(liú luò)的意思:指人因种种原因而失去家园、财产,流离失所,无固定居所。
落得(luò de)的意思:表示最终得到的结果或遭遇的结局。
妙语(miào yǔ)的意思:指言辞巧妙、精彩,能够表达深刻的意义或启发他人的语言。
暮年(mù nián)的意思:指人到了晚年阶段。
生还(shēng huán)的意思:指在危险或困境中活下来,保住生命。
诗酒(shī jiǔ)的意思:指诗歌和酒的联合,表示诗人酒徒的生活方式,也用来形容诗人的风雅生活。
霜夜(shuāng yè)的意思:指寒冷的夜晚,比喻困苦、寂寞、孤独或悲伤的境况。
闻道(wén dào)的意思:指通过听闻他人的道德品质、学识修养等方面的优点,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学识水平。
文过(wén guò)的意思:文过指的是在学习或写作中,过于追求华丽的辞藻和堆砌文字,而忽视了内容的实质和内涵。
雾豹(wù bào)的意思:形容人的身手敏捷,行动迅猛。
先春(xiān chūn)的意思:指在春季之前,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
一斑(yī bān)的意思:从一个细节或者一个方面可以推断出整体的情况或者特征。
治平(zhì píng)的意思:指维护社会治安,使社会安定平和。
竹林(zhú lín)的意思:指隐居山林、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足用(zú yòng)的意思:足够使用或满足需求
- 注释
- 携文:带着文章。
过:拜访。
治平:太平年间。
雾豹:比喻才华初露的人。
始一斑:只显露出一点。
闻道:听说。
吹嘘:夸耀。
借馀论:借助他人的评论。
流落:困顿、落魄。
生还:逃脱困境,得以生存。
清篇:清新篇章。
带月:伴随着月光。
霜夜:寒冷的夜晚。
妙语:精妙的语言。
发病颜: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诗酒:诗与酒。
暮年:晚年。
犹足用:依然足够。
竹林高会:竹林中的高雅聚会。
许时攀:期待参加。
- 翻译
- 带着文章造访我于太平年间,那时的雾豹只显露出斑点。
听说吹嘘之言借助了他人的评论,因此让我得以从困境中逃脱生存。
清新的诗篇伴随着霜夜的月光而来,精妙的语言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即使到了晚年,诗酒依然足够陪伴,期待能参加竹林中的高雅聚会。
-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巨匠苏轼的作品,从内容来看,表现了诗人与友人的交流和对文艺的追求。开篇“携文过我治平间,雾豹当时始一斑”两句,描述诗人手持文书经过自己平静的居所,那种安详之感宛如初见的云彩一般稀薄而美好。
接下来的“闻道吹嘘借馀论,故教流落得生还”两句,则表达了诗人通过听取朋友的意见和讨论,以此来修正自己的学问,使之更加纯粹和深刻。这里的“故教”可能指的是古代圣贤的教诲,“流落得生还”则意味着这些教诲在诗人心中得到新的生命。
“清篇带月来霜夜,妙语先春发病颜”两句,描绘了诗人在寒冷的冬夜里,借助明亮的月光阅读清丽的文章,那种清新脱俗的语言如同春天般唤醒了沉睡的心灵。
最后,“诗酒暮年犹足用,竹林高会许时攀”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即使在晚年,也仍然能够从诗词和美酒中找到乐趣,并且愿意与朋友们在竹林高处举行聚会,享受那份超脱世俗的惬意。
整首诗流露出苏轼对生活、友情和文学的热爱,以及他那种超越时空、自在飞扬的情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早夏陪知府学士登叠嶂楼
高陵自可眺,况复更层楼。
峨峨众山翠,活活寒溪流。
新篁未扫箨,缘险已脩脩。
曲道出林杪,飞宇跨城头。
春馀众芳歇,子结累蔓抽。
庭空野鼠窜,日暝啼禽留。
谁知郡府趣,适有林壑幽。
主人易吾土,惟袭是瀛洲。
伊我去闾井,尔来三十秋。
昔望白云下,今从轻轩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