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斜清浅上,影弄漪澜里。
谁先获我心,和靖曾言旨。
这首诗描绘了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与赞美。首句“广平肠是铁,高密心如水”运用比喻手法,将胸怀比作坚硬的铁,心灵比作平静的水,表达了诗人坚韧不拔的性格与宁静致远的心境。接下来,“仿佛见斯人,何必称仙子”,诗人似乎在心中遇见了一位超凡脱俗的人物,但又强调这种美好并非虚构的仙人,而是真实可感的存在,体现了对高尚人格的向往与追求。
“枝斜清浅上,影弄漪澜里”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树木的形态与光影的变化,展现了自然界中和谐而微妙的美。树木的枝条斜向上生长,与水面形成互动,树影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摇曳生姿,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最后,“谁先获我心,和靖曾言旨”则表达了诗人对前贤的敬仰之情。和靖,即林逋,宋代著名隐士,以爱梅著称,他的生活态度与精神境界深受后世推崇。诗人在这里询问,是谁最先触动了自己的心灵,是否与林逋的旨趣相合,流露出对古代高士的景仰与共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与对高尚人格的深切向往,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敏锐感知与深刻思考,同时也蕴含着对历史文化的深厚情感。
此时仙兴发,九锁访名峰。
玉洞昼飞鼠,石池春浴龙。
异人花外见,道士酒边逢。
余欲采芳茗,白云何所从。
省己知为政,忘言是读书。
世儒谁说此,学子可怜渠。
文物思前辈,风烟翳故庐。
倚楹独长叹,吾道竟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