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述九章余读史记有所感而述之·其二箕子》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是陶渊明在阅读历史时所作的感慨之作,名为《读史述九章》的第二章,主题聚焦于历史人物箕子的情感与境遇。诗中充满了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沉思考。
“去乡之感,犹有迟迟。” 开篇即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家乡、背井离乡的深切感伤,这种情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发强烈。接着,“矧伊代谢,触物皆非。” 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更迭,一切都在变化之中,连最熟悉的事物都变得陌生起来。
“哀哀箕子,云胡能夷?” 箕子是殷商末期的人物,在商朝灭亡后被周武王封于朝鲜半岛,成为箕子国的君主。这里诗人以箕子为例,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在时代巨变中的无奈与悲哀。箕子面对新政权的建立,内心充满矛盾与挣扎,诗人以此感叹历史人物的命运往往不由自主。
“狡僮之歌,悽矣其悲。” 最后一句通过描述“狡僮”(可能是指叛逆或不驯服的人)的歌声,传达了一种凄凉而悲伤的情绪。这不仅反映了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孤独与痛苦,也暗示了对社会变革中人性复杂性的深刻洞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个体命运在大历史背景下的渺小与无力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不佞隶博士籍五载馀迥游京师不为当道所知今归业且谢去乃辱督学滕公物色风尘擢之异等而且脱略师生罔间形迹青衿之遇近代所无感德酬知辄复赋谢二首·其一
落魄风尘几岁年,凌云豪气自翩翩。
持竿欲挂珊瑚树,挟瑟重登玳瑁筵。
吏部声华唐阙里,长卿词藻茂陵前。
无论国士今难遇,万古夷门白日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