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审以何求,为求便等法。
- 鉴赏
这首诗《求法颂》由宋代的释元照所作,通过简洁而深邃的语言,探讨了佛教中“求法”的本质与实践。诗中以僧统追求佛法为主线,层层递进地揭示了“求”与“法”的内在联系。
首句“僧统号求法”,开篇点题,直接引入主题——僧统以其“求法”的称号,展现了其出家修行的决心和对佛法的渴求。接下来,“乃见出家心”,进一步说明了僧统不仅在行动上追求佛法,更在内心深处有着坚定的出家意愿。
“未审以何求,为求便等法。”这一句提出了疑问,引人思考:在追求佛法的过程中,究竟是为了什么而求?是追求外在的法典条文,还是追求内在的法理真谛?这不仅是对僧统个人的提问,也是对所有寻求佛法者的一种启示。
“了知求即法,无复更他求。”诗人在此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真正的“求法”,其实就是在求取法本身,即追求法理的内在理解与实践,而非仅仅停留在形式或外在的获取上。因此,对于寻求佛法的人来说,无需再寻求其他,因为法就在心中,就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
最后,“将求求佛法,何不自求求。”诗人以反问的方式,鼓励人们主动去探索、去实践,而不是被动地等待或依赖他人给予。这不仅是对僧统的建议,也是对所有读者的启发,强调了自我探索、自我求索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问答式的对话结构,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佛教中“求法”的真谛,既体现了对佛法的深刻理解,也蕴含了对人生智慧的深刻洞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木兰花慢.孙靖州应龙生日八月八日
恰秋光四十,箕斗外、月初弦。
笑浅濑平芜,寒城小市,掌许山川。
半生梦魂不到,与君侯、岁岁此周旋。
鞍马空销髀肉,兜牟未换貂蝉。人生天地两仪间。
须住百馀年。数重卦三三,后天八八,来日千千。
面前路头尽阔,放规模、运量十分宽。
官职终还分定,儿孙也靠心传。
送范吏部知崇庆分韵得兮字
阳明迪性分,阴浊生尘泥。
蛟龙薄九空,高逝缥缥兮。
使可絷而豢,何异犬与鸡。
长安有狭邪,曲曲复低低。
主人笑延客,云栈登作梯。
客辞以未能,所忧困多蹊。
乞麾下霄汉,万里骑青霓。
去留本常事,渠不丧所赍。
秋风锵佩环,家在天之西。
归来拜三祖,归路幸不迷。
送宇文侍郎知庐州
和戎八十年,尺箠不施寸。
彼方玄黄篚,此但青紫楦。
怀荣保妻子,是固人所贱。
或者倖边功,横行请十万。
问学不素讲,利欲所薰焮。
红旗与黄纸,勇怯无定论。
淮浦唇大江,九重重分阃。
容台少常伯,忠孝在寝饭。
帝谓吾先正,尝遗蜡书恨。
汝今其闻孙,未报君父怨。
九旗下青冥,往为忠义劝。
再拜亟祗命,当仁不敢逊。
黄金络马头,茸纛立宪宪。
先声劘塞垣,虏师不足遁。
邻里会方山,疏余且有献。
裴相昔守淮,董师征洄郾。
兵端寔蔡启,深入非始愿。
况今狃承平,士气方曼曼。
民力苦剜创,帅债未折券。
如弱者禦盗,高墉守关楗。
破羌赵营田,胜楚何缮堰。
但当强精神,勿与角勇健。
功名不入眼,两斗待其困。
却携令名归,太平待公建。
《送宇文侍郎知庐州》【宋·魏了翁】和戎八十年,尺箠不施寸。彼方玄黄篚,此但青紫楦。怀荣保妻子,是固人所贱。或者倖边功,横行请十万。问学不素讲,利欲所薰焮。红旗与黄纸,勇怯无定论。淮浦唇大江,九重重分阃。容台少常伯,忠孝在寝饭。帝谓吾先正,尝遗蜡书恨。汝今其闻孙,未报君父怨。九旗下青冥,往为忠义劝。再拜亟祗命,当仁不敢逊。黄金络马头,茸纛立宪宪。先声劘塞垣,虏师不足遁。邻里会方山,疏余且有献。裴相昔守淮,董师征洄郾。兵端寔蔡启,深入非始愿。况今狃承平,士气方曼曼。民力苦剜创,帅债未折券。如弱者禦盗,高墉守关楗。破羌赵营田,胜楚何缮堰。但当强精神,勿与角勇健。功名不入眼,两斗待其困。却携令名归,太平待公建。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39767c717f1d1538263.html
题王巴州传经楼
牣庋充厨书满家,到无言处柰书何。
六经文字未曾有,三代圣贤如许多。
直自语言空布满,却嗟人物转消磨。
有来订古谈经者,试把斯言为切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