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澶 州 宋 /王 安 石 去 都 二 百 四 十 里 ,河 流 中 间 两 城 峙 。南 城 草 草 不 受 兵 ,北 城 楼 橹 如 边 城 。城 中 老 人 为 予 语 ,契 丹 此 地 经 钞 虏 。黄 屋 亲 乘 矢 石 间 ,胡 马 欲 踏 河 冰 渡 。天 发 一 矢 胡 无 酋 ,河 冰 亦 破 沙 水 流 。欢 盟 从 此 至 今 日 ,丞 相 莱 公 功 第 一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边关(biān guān)的意思:指边境的关口,也用来比喻各种关键时刻或重要节点。
澶渊(chán yuān)的意思:比喻事物之间的差距非常大。
长利(cháng lì)的意思:指长期获得利益,长远的利益。
乘城(chéng chéng)的意思:指乘坐马车或车辆进入城市,比喻某人或某物的声誉或影响力迅速扩大。
传马(chuán mǎ)的意思:传递马匹。
春秋(chūn qiū)的意思:指时间的流逝、岁月的更迭。
从此(cóng cǐ)的意思:从现在开始,表示某个事件或情况从此以后发生了改变。
大事(dà shì)的意思:重要的事情或事件
当世(dāng shì)的意思:指现在的时代、当前的社会。
纷纭(fēn yún)的意思:形容事物繁多、复杂、纷杂。
戈甲(gē jiǎ)的意思:形容战争或战斗中的武器和防具。
供给(gōng jǐ)的意思:提供或供应所需的物品或资源。
河北(hé běi)的意思:指人或事物之间的距离很远。
后世(hòu shì)的意思:指将来的世代或后代。
胡骑(hú jì)的意思:指北方民族的骑兵,也泛指骑兵。
欢盟(huān méng)的意思:指团结一致,共同合作的盟约。
将相(jiàng xiàng)的意思:指将帅、相国等高级军事或政治职位。
焦头(jiāo tóu)的意思:形容焦急、着急的样子。
津津(jīn jīn)的意思:形容品味鲜美,吃得津津有味。
近事(jìn shì)的意思:
(1).浅鄙之事。《史记·乐毅列传》“献书以闻,唯君王之留意焉” 裴駰 集解引 晋 夏侯玄 曰:“﹝ 乐毅 ﹞不屑苟利,心无近事,不求小成,斯意兼天下者也。”
(2).近日之事,过去不久的事情。《汉书·陈汤传》:“﹝ 汤 ﹞近事之功,则高于 安远 、 长罗 。”《花月痕》第十四回:“﹝ 謖如 ﹞就将 荷生 近事讲了一回。” 鲁迅 《南腔北调集·谈金圣叹》:“他的‘哭庙’,用近事来比例,和前年《新月》上的引据三民主义以自辩,并无不同。”久已(jiǔ yǐ)的意思:长久以来已经存在或已经发生。
开长(kāi cháng)的意思:指事物开始变得长久、持续
留后(liú hòu)的意思:指留下来做后备或备用。
末功(mò gōng)的意思:指微不足道的成就或功绩,也可以表示微不足道的贡献。
乃其(nǎi qí)的意思:表示推测或判断某事物的属性或特征。
牛车(niú chē)的意思:指人力驱动的牛拉的车辆,比喻力量薄弱、速度慢、效率低下。
岂独(qǐ dú)的意思:不仅仅,不止于此
憔悴(qiáo cuì)的意思:形容人因疾病、忧愁等原因而面色憔悴、容貌消瘦。
穹庐(qióng lú)的意思:穹庐是指高大宏伟的房屋,也比喻宏伟壮丽的建筑物。
日月(rì yuè)的意思:指时间的长久或长远,也可表示情感的深厚或事物的永恒。
世法(shì fǎ)的意思:指世间的法律、规则和制度。
失守(shī shǒu)的意思:失去原本掌控的地方或局势,被敌人或对手占领。
厮养(sī yǎng)的意思:指人们相互照顾、互相依靠,共同生活、共同生存。
叹嗟(tàn jiē)的意思:表示感叹、叹息或惋惜。
小雅(xiǎo yǎ)的意思:小雅指的是小而雅致的风格或风度,形容人或事物的文雅、精致。
行人(xíng rén)的意思:指行走的人,泛指路人、过路人。
野老(yě lǎo)的意思:指智慧、经验丰富的老人。
一是(yī shì)的意思:表示列举中的第一个,也可表示一个事物的首要因素或条件。
珍丽(zhēn lì)的意思:形容美丽而珍贵。
征求(zhēng qiú)的意思:征求是指向他人寻求意见、建议或帮助。
诸侯(zhū hóu)的意思:指各个分封国的统治者或领袖。
自合(zì hé)的意思:自己和自己相合,没有外来的干扰或矛盾。
走送(zǒu sòng)的意思:指送行或送别。
- 翻译
- 津津河向北流去,两座峻岭相对峙。
春秋时期诸侯在此聚会,澶渊就是那个地方。
历史记载流传后世,岂止是对当世的批评。
乡野老人怎会知晓,他们谈论的是近来之事。
一旦边关失守,北望尽是胡人骑兵。
皇帝亲自登城,箭矢如刺猬般密集。
众多将领相争,谁能带来长远的利益。
即使收尾略显仓促,仍足以夸耀一时。
欢庆的盟约不断,时光流逝,人事更迭。
使者疾驰迎接,百姓疲惫运送物资。
搜刮民财以供军需,仆役仍被视为珍贵。
兵器铠甲早已销毁,澶渊之人更加困苦。
能从小处着眼处理大事,正符合文王的智慧。
对您无需叹息,尽管小雅诗篇仍在流传。
- 注释
- 津津河:形容河水滔滔。
峙:相对耸立。
诸侯:古代分封的各国国君。
澶渊:地名,在今河南濮阳。
讥:批评。
当世:当代。
野老:乡间老人。
近事:最近发生的事情。
一:一时间。
北望:向北看。
胡骑:指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
黄屋:古代帝王的黄色车驾。
穹庐:游牧民族的帐篷。
纷纭:纷乱。
擅:擅长。
长利:长远的利益。
焦头:比喻事情结束时的匆忙。
欢盟:欢庆的盟约。
行人至:时光流逝。
驰迎:疾驰迎接。
牛车疲:百姓疲于牛车运输。
征求:搜刮。
厮养:仆役。
益:更加。
憔悴:形容人瘦弱、疲惫。
大事小:从大处着眼处理小事。
文王:周文王。
翁:对老人的尊称。
小雅:《诗经》中的一类诗歌。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战争后的凄凉景象,诗人通过对古今之变的反思,表达了对国家大事的关切和对英雄将领的怀念。开篇两句“津津河北流,嶭嶭两城峙”即设定了一种边疆地势的壮观景象,同时也隐含着战争的紧张气氛。
接着,“春秋诸侯会,澶渊乃其地”一句,诗人提到了历史上的重要会议地点,这里的“春秋”指的是春秋时期,而“诸侯会”则是各国君主之间的聚会。通过这样的历史对比,诗人强调了当下战争场景与过去盛世的鲜明对照。
中间部分,“书留后世法,岂独讥当世”等句,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从历史经验中吸取教训,并不是仅仅为了批评当前的时代。这里的“书留后世法”指的是通过文献记载来传承治国理政的智慧。
下片,“野老岂知此,为予谈近事”等句,则转向了对边关战乱的描述,诗人通过“黄屋亲乘城,穹庐矢如猬”的景象,生动地展现了战争的紧张和军营生活的艰苦。
接下来,“纷纭擅将相,谁为开长利”等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英雄将领的渴望,以及对国家安危的担忧。这里的“纷纷擅将相”可能是指那些无能或贪婪的将领,而“谁为开长利”则是在追问谁能够带来持久的利益。
后面的内容,“焦头收末功,尚足誇一是”等句,则反映了诗人对战争中英雄事迹的赞美,以及对于能在危难之际展现最后英勇的将士的尊敬。
尾段,“欢盟从此数,日月行人至。驰迎传马单,走送牛车疲”等句,描绘了和平协议达成后的场景,其中“欢盟”指的是各方之间的友好联盟,而“日月行人至”则是形容时间迅速流逝,人们纷纷前往。
最后,“征求事供给,厮养犹珍丽。戈甲久已销,澶人益憔悴”等句,表达了战争结束后物资供应的紧张,以及人民对于和平生活的渴望。而“能将大事小,自合文王意”则是说能够处理好重大事件与细节的人,是符合古圣先贤的治国理念。
全诗最后,“语翁无叹嗟,小雅今不废”一句,则表明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对未来的希望。这里的“小雅”指的是《诗经》中的乐府诗,是古代文人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比较,表现出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对英雄人物和文化传承的赞美。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