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春霁二首·其二》
《春霁二首·其二》全文
宋 / 孙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清飙洗睡昏,好雨惬幽欣

共喜当春至偏宜入夜闻。

跳波通辙涸,流润炉薰

潋潋沙头绿,晴来已十分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春至(chūn zhì)的意思:春天到来

潋潋(liàn liàn)的意思:形容水流的声音清脆悦耳。

流润(liú rùn)的意思:形容文笔流畅、润泽。

炉薰(lú xūn)的意思:指炉火熊熊,烟雾缭绕的样子。比喻人口众多,繁华热闹。

偏宜(piān yí)的意思:偏向适宜,倾向适当。

清飙(qīng biāo)的意思:形容风势迅猛,势不可挡。

入夜(rù yè)的意思:指太阳下山,天黑的时候。

沙头(shā tóu)的意思:沙地的起伏。

十分(shí fēn)的意思:非常、非常地

跳波(tiào bō)的意思:指在行进中跳过来不及避让的障碍物或困难。

幽欣(yōu xīn)的意思:幽静而欢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雨过后,空气清新,夜晚静谧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雨水洗净尘埃,带来清新与宁静的氛围。"清飙洗睡昏",清风拂过,洗净了昏沉,暗示了雨后的清爽。"好雨惬幽欣",恰到好处的春雨,让人心生欢喜,享受这份宁静与美好。"共喜当春至,偏宜入夜闻",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以及夜晚雨声带来的特别感受。"跳波通辙涸,流润驻炉薰",生动地描绘了雨水滋润大地,甚至在干燥的道路上形成积水,同时,雨水也使得香炉中的烟雾更加浓郁。"潋潋沙头绿,晴来已十分",雨后阳光初现,沙岸上一片翠绿,展现了雨后生机勃勃的景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雨之后的清新、宁静与生机,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作者介绍

孙觌
朝代:宋   号:鸿庆居士   籍贯:常州晋陵(今江苏武进)   生辰:1081~1169

孙觌dí(1081~1169)字仲益,号鸿庆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武进)人。孝宗乾道五年卒,年八十九(《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孙觌为人依违无操,早年附汪伯彦、黄潜善,诋李纲,后复阿谀万俟卨,谤毁岳飞,《宋史》无传。孙觌善属文,尤长四六。著有《鸿庆居士集》、《内简尺犊》传世。 
猜你喜欢

过王兰泉侍郎三泖渔庄感旧

湖海论诗日,惟余最少年。

大名安石动,小友步舒怜。

竹里曾悬榻,花间屡泊船。

渔庄今日路,肠断落星边。

(0)

七夕寄内

低头思昨岁,此夕正停机。

客梦疏砧远,乡心落月飞。

江空回雁字,风急卸林衣。

合被痴牛笑,年来计更非。

(0)

自柏枧山至引量桥·其一

两崖回合处,仄磴下肩舆。

芳草青黏屐,晴云淡曳裾。

山空惟有树,涧曲更无鱼。

峡口忽中断,长虹驾碧虚。

(0)

后大水行

南风连天吹不止,雨急翻江潮头起。

村村打鼓防水来,城外忽添三尺水。

水汹汹,哀吾农。

高田束手已无策,须臾又作蛟龙宫。

我来城边望,四野阴凄凄。

群呼走登屋,屋倒不可栖。

残阳一角悲秋草,白骨千年终不保。

有家还比无家愁,有田转羡无田好。吁嗟乎!

此日之灾更切肤,民隐不达将溃疽。

县官恐,跄踉趋。

请蠲议赈语郡守,郡守不问民其鱼。

越日郡守来,云是亲勘灾。

茫茫大水不得进,高田低田安在哉!

君不见,大江边,惨呼天。弃儿为蛇食,卖儿不值钱。

挈老携幼饿且死,十里五里无人烟。

生年三十五,读书亦荷补。

况今手无尺寸柄,未得与尔诉冤苦。

侧闻灾簿上有司,见之忍使将流离?

民兮民兮听吾语,圣朝宽大尔所知。

(0)

即事有感用东坡定惠院海棠韵

樗散真同不材木,偃蹇名场容我独。

早看同辈上青霄,转悔当年堕尘俗。

譬如周道压平坦,偏向崎岖历崖谷。

宦游倏逾三十载,归去都无数椽屋。

书帖有时临《乞米》,骨相本来非食肉。

侧闻东南夷患剧,国家兵力苦不足。

老弱充数应徵调,载胥及溺何能淑。

市井恶少备宿卫,江湖游士任心腹。

解散纷纷竞弃甲,摧陷往往成破竹。

可怜濒海十万户,奔窜呼号惨满目。

楼船连岁扰闽广,羽檄至今疲楚蜀。

一官未补命磨蝎,四海安归身立鹄。

贾谊土书忧汉室,杜甫吞声哭江曲。

几时藉手报升平,尽扫欃枪息蛮触。

(0)

纹波洲

纹波洲上望,极目接苍茫。

水落鱼矶浅,天空鸟道长。

一声歌叹乃,孤棹倚沧浪。

处处吹笳起,斜晖野寺旁。

(0)
诗词分类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诗人
刘迎 金农 黄姬水 贺双卿 黄宗羲 欧阳建 刘言史 李濂 洪秀全 梁佩兰 许衡 李渊 高明 蔡清 陆釴 殷尧藩 梁同书 周敦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