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韩伯永之北京省父》
《送韩伯永之北京省父》全文
明 / 王汝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严亲端笏侍龙旗爱子相从著綵衣。

千里神都王气两淮春水漾晴辉。

兰苕暖近香初动,梅萼寒销雪乍稀。

相见承欢调膳处,即看行幕庭闱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爱子(ài zǐ)的意思:疼爱自己的孩子或子女;形容父母对子女深深的爱意。

承欢(chéng huān)的意思:承担着欢乐、喜悦的责任或使命。

春水(chūn shuǐ)的意思:春天的水,比喻希望或新生。

调膳(diào shàn)的意思:调整饮食,使之适合身体需要

兰苕(lán tiáo)的意思:指兰花和芋头,比喻品质高尚,出类拔萃。

两淮(liǎng huái)的意思:指两个地方或两个事物相互交错、混合。

龙旗(lóng qí)的意思:指带有龙形图案的旗帜,比喻威武、威严的旗帜。

梅萼(méi è)的意思:形容人的才华或美德被埋没或被忽视。

千里(qiān lǐ)的意思:指很远的距离。

神都(shén dōu)的意思:指某个地方非常繁华、热闹,人们生活富裕,文化底蕴深厚。

庭闱(tíng wéi)的意思:指家庭内部的纷争和矛盾。

王气(wáng qì)的意思:指君主的威严和统治力量。

相见(xiāng jiàn)的意思:彼此见面,相互相见。

相从(xiāng cóng)的意思:相互追随、相互依附、相互跟随

行幕(xíng mù)的意思:行幕指的是行军时搭建的帐篷,引申为行军、出征的意思。

严亲(yán qīn)的意思:形容家庭关系紧密,亲情深厚。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父亲与儿子一同前往京城探望祖父的温馨场景。首联“严亲端笏侍龙旗,爱子相从著綵衣”中,“端笏”象征着父亲的恭敬与庄严,“龙旗”则寓意着皇家的威严,而“爱子相从著綵衣”则展现了父子间亲密无间的亲情。颔联“千里神都瞻王气,两淮春水漾晴辉”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色,千里之外的京城充满王者之气,而两淮的春水在阳光下波光粼粼,美不胜收。

颈联“兰苕暖近香初动,梅萼寒销雪乍稀”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气息,温暖的阳光使得兰花开始散发出淡淡的香气,而梅花的花瓣在逐渐消融的雪中显得格外清新。尾联“相见承欢调膳处,即看行幕是庭闱”则表达了父子团聚时的喜悦之情,无论是共进美食还是共享天伦之乐,都让人心生暖意,仿佛家的温馨就在眼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父子之间的深情厚谊以及旅途中的美好风光,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和生活气息。

作者介绍

王汝玉
朝代:明

(?—1415)明苏州府长洲人,本名璲,以字行,号青城山人。少从杨维桢学。落笔数千言,文不加点。年十七中浙江乡试。洪武末以荐摄郡学教授,擢翰林五经博士。永乐初进春坊赞善,预修《永乐大典》。声名大噪,出诸老臣上,遂被轻薄名。后坐解缙累,下诏狱论死。有《青城山人集》。
猜你喜欢

感寓十首次韵和黄著作鲁直以将穷山海迹胜绝赏心晤为韵·其十

叶公好画龙,龙固不可晤。

安知下其室,惊骇暗楹雾。

昭王亦贸骨,冀以得马故。

相者竞举肥,终然驹远去。

(0)

饮酒二十首同苏翰林先生次韵追和陶渊明·其十八

十年一麦禾,此岁亦难得。

寄语吾州人,不饮良大惑。

经时无死市,吏责亦可塞。

先生门弟子,佐守同一国。

举杯日相属,有句安得默。

(0)

饮酒二十首同苏翰林先生次韵追和陶渊明·其二

沉饮非荒宴,凛然忽颓山。

或人欲问事,已醉不能言。

古来亦如此,名字垂千年。

但问酒中适,岂计饮者传。

(0)

次韵阎甥伯温池上八首·其五

物养有得失,瘠地江河隈。

亭槛但小草,山林自奇材。

我有八极兴,聊堪一席开。

长啸本造适,悲风为谁来。

(0)

近承琮上人问讯甚勤老懒不能作书以偈答之·其二

世界犹如露电身,更于空里聚微尘。

何时麦积崖边路,说法重来要度人。

(0)

爱梅歌

紫琳联坳蘸黟漆,破帽笼头醉拈笔。

解返冰魂化墨仙,青皇尽把韶华失。

巧分六出騃滕六,迅折千葩怯殷七。

笑笑先生懒学画,花光仁老毛欲栗。

可笑梅山翁,一夜吟诗便来乞。

无声与有声,画妙诗骚两清逸。

见说鹅溪出好绢,谁能为买三百疋。

长条短棘椒藟萌,折干稀枝瘦虬屈。

画取西湖三两朵,摘索映空花不密。

更画庾岭三十本,雪月风烟意非一。

君不见翰林走旁访消息,寒城日日骑驴出。

又不见杜老当年酒不。

(0)
诗词分类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牟巘 华岳 何绛 王缜 释宗泐 蓝智 区元晋 王廷陈 林熙春 王汝玉 吴妍因 胡仲弓 释道潜 张天赋 黎遂球 朱祖谋 吕陶 王邦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