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美去疵斯已佳,更惜二者难兼善。
彼高閒者四五人,鹿服荷巾致疏散。
不识(bù shí)的意思:不了解或不认识
非时(fēi shí)的意思:不合时宜
飞流(fēi liú)的意思:形容水流湍急迅疾。
高楼(gāo lóu)的意思:高楼指的是高大的建筑物,也常用来比喻权势、地位、能力等方面的高度。
何曾(hé zēng)的意思:表示事物已经过去,不再存在或不再发生。
会心(huì xīn)的意思:心意相通,心领神会。
回转(huí zhuǎn)的意思:回转指的是物体或思想在原地或原点周围旋转或改变方向。
或则(huò zé)的意思:表示两种选择之间的关系,意为“要么……要么……”
兼善(jiān shàn)的意思:兼具多种优点,便于通达。
九转(jiǔ zhuàn)的意思:形容事情经历多次转变或经历多次考验后才能成功。
空阔(kōng kuò)的意思:广阔无垠,辽阔无边
缭垣(liáo yuán)的意思:指城墙、围墙等建筑物错综复杂,难以穿越或触摸。
内典(nèi diǎn)的意思:指某一特定领域或学科中的核心知识、重要内容。
秦家(qín jiā)的意思:指秦朝的家族或后代,也泛指权贵家族。
三冬(sān dōng)的意思:形容寒冷的冬天。
桑麻(sāng má)的意思:形容人的穷困潦倒。
商榷(shāng què)的意思:商榷是指商议、讨论问题,特指对意见、观点进行辩论或争辩。
时务(shí wù)的意思:指当前的重要事务,即时的工作或任务。
世虑(shì lǜ)的意思:指因为过度担心而忧虑,对世事忧虑不安。
石坛(shí tán)的意思:指坚固不动的石坛,比喻坚定不移、稳如磐石。
疏散(shū sàn)的意思:指人群或物体因某种原因而分散或解散,以保障安全。
书画(shū huà)的意思:指书法和绘画,泛指文学艺术。
水阁(shuǐ gé)的意思:指宫殿、楼阁等建筑物,以及其中的水景。
松阴(sōng yīn)的意思:指林木茂盛的阴凉处,比喻宽敞明亮的房屋或环境。
随宜(suí yí)的意思:根据情况随意决定
仙馆(xiān guǎn)的意思:指仙人居住的地方,也用来形容环境幽静、清幽如仙境的地方。
雄浑(xióng hún)的意思:形容气势雄壮,声音浑厚有力。
虚皇(xū huáng)的意思:指虚假的皇帝,比喻虚伪的权力或权威。
宴衎(yàn kàn)的意思:宴请宾客,款待盛大。
于何(yú hé)的意思:用于疑问句中,表示询问原因、目的、理由等。
云中(yún zhōng)的意思:形容事物难以捉摸或虚无缥缈。
中看(zhōng kàn)的意思:形容程度不高,只是尚可。
周遭(zhōu zāo)的意思:周围的环境或事物
朱明(zhū míng)的意思:形容光明照耀、明亮夺目。
自识(zì shí)的意思:自己认识自己的能力和局限性
时务策(shí wù cè)的意思:根据当前的情况和需要制定相应的策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趣的融合。开篇“山欲雄浑却忌粗,溪如空阔终邻浅”两句,巧妙地将山的壮丽与溪的灵动对比,既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隐含了对艺术创作中细节处理的重视。接着,“得美去疵斯已佳,更惜二者难兼善”则进一步阐述了艺术创作中追求完美与平衡的重要性。
“于何见之见此图,引我会心良不远”两句,诗人似乎在邀请读者一同欣赏这幅画作,感受其中蕴含的深意。接下来的“天水真透书画禅,自识溪山之仙馆”,则将画面中的山水与禅宗精神相联系,暗示了画作背后的精神追求和审美境界。
随后的描述,如“崇冈屏背叠树森,飞流出峡千回转”等,细致入微地描绘了山水的动态与静态之美,展现了画家的匠心独运。而“汇为大溪横其前,水阁临波资宴衎”则将画面的中心聚焦于一条蜿蜒的大溪与临水的楼阁,营造出一种宁静而雅致的生活氛围。
“周遭缭垣曲且长,石坛昼静松阴满”描绘了四周的环境,强调了空间的层次感和时间的静谧。“高楼突室各随宜,朱明无暑三冬暖”则通过对比,突出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以及四季如春的舒适感受。
最后,“彼高閒者四五人,鹿服荷巾致疏散”描绘了一群悠闲自得的人物形象,他们穿着朴素,与自然融为一体,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商榷应非时务策,或则黄庭或内典”表明这些人物可能在探讨哲学或道家思想,追求心灵的自由与解脱。“世虑何曾系以颦,睟容惟觉笑而莞”则表达了对世俗忧虑的超脱,以及对内心平和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赞美了自然山水之美,也深刻反映了人与自然、艺术与哲学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世界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