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端 午 即 事 宋 /文 天 祥 五 月 五 日 午 ,赠 我 一 枝 艾 。故 人 不 可 见 ,新 知 万 里 外 。丹 心 照 夙 昔 ,鬓 发 日 已 改 。我 欲 从 灵 均 ,三 湘 隔 辽 海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鬓发(bìn fà)的意思:指鬓角上的头发,常用来形容人的年纪已经很大,头发已经开始变白。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丹心(dān xīn)的意思:指坚定的信念和忠诚的心。
发日(fā rì)的意思:发出光亮,形容光线明亮。
故人(gù rén)的意思:故人指的是旧时的朋友或熟悉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过去的事情或往事。
可见(kě jiàn)的意思:明显可见,可以看到或察觉到
里外(lǐ wài)的意思:指内外两个方面,从内到外或从外到内。
辽海(liáo hǎi)的意思:形容广阔无边的大海。
灵均(líng jūn)的意思:灵巧聪明,才智出众。
日午(rì wǔ)的意思:指太阳正午时分,比喻事物达到最高点或最热闹的时候。
三湘(sān xiāng)的意思:指湖南、湖北、湖南三个省份的地域或人民。
夙昔(sù xī)的意思:夙昔指从很早以前一直到现在的时间段,也指过去的事情或经历。
五日(wǔ rì)的意思:指时间短暂,只有五天。
心照(xīn zhào)的意思:心照意指内心互相理解、默契,相互心领神会。
一枝(yī zhī)的意思:指独一无二的、与众不同的一支。
- 注释
- 故人:古人,死者。
新知:新结交的知己。
丹心:指赤红炽热的心,一般以“碧血丹心”来形容为国尽忠的人。
夙昔:指昔时,往日。
灵均:形容土地美好而平坦,含有“屈”字的意思。
在这里指屈原。
三湘:指沅湘、潇湘、资湘(或蒸湘),合称“三湘”。
也可以指湖南一带。
隔:间隔,距离。
辽海:泛指辽河流域以东至海地区。
- 翻译
- 五月五日的端午节,你赠与了我一枝艾草。
故去的人已看不见,新结交的朋友又在万里之外。
往日一心只想为国尽忠的人,现在已经白发苍苍。
我想要从屈原那里得到希望,只是三湘被辽海阻隔太过遥远。
-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爱国主义者文天祥所作,名为《端午即事》。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深厚的情感和对故人的怀念。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开篇即点明了时间和场景,是在端午节当天,朋友送来一枝艾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艾草有辟邪避瘴的意义,端午节挂艾、吃粽子等习俗至今仍然延续。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这两句表达了对远方旧友的思念和对新朋友渺茫距离的感慨。诗人通过这种对比,强调了与老朋友的情谊深厚,即便是相隔万里也难以忘怀。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丹心”指的是忠诚赤胆的心志,“照夙昔”则是在说这种忠诚之心自古至今始终如一。后面“鬓发日已改”则是形容时光易逝,连鬓角的头发都已变白,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转的无奈和感慨。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最后两句诗人的情感达到高潮,他想要追随古代忠臣屈原的精神,但三湘(即湘江)的阻隔使得他与理想中的境界相隔甚远。这里的“三湘”指的是位于湖南的湘江及其支流,通常象征着遥远和阻隔。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端午节的描述,以及赠送艾草这一特定情境,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人的深切怀念以及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同时,也反映出了诗人坚守忠诚和正义,即便是在艰难时世也不愿放弃的高尚品格。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秋日有怀乡国
长安久客逢摇落,不独悲秋更忆乡。
潘岳二毛行欲变,渊明三径已应荒。
书裁尺素鸿难托,梦绕重湖蝶自狂。
游宦十年归未得,尘缨却悔濯沧浪。
奉和翰林诸公贺阁长李公领银台之什
西汉公车主上章,官曹秘邃接明光。
天书时草凤凰诏,边奏亲开赤白囊。
咫尺青规频借箸,离披金蕊阻飞觞。
瀛洲仙侣相期处,铜马门中白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