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读华严合论偈》
《读华严合论偈》全文
明 / 董其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帝网(dì wǎng)的意思:指统治者或权力机构利用网络控制和监控民众的行为和思想。

都来(dōu lái)的意思:指人群或物品聚集在一起,形容非常热闹或拥挤。

钝置(dùn zhì)的意思:暂时搁置或延迟处理。

分明(fēn míng)的意思:明显、清楚

华严(huá yán)的意思:形容文章或演讲的辞藻华丽而丰富。

两言(liǎng yán)的意思:指言语简短、简明扼要。

论主(lùn zhǔ)的意思:指以某一主题或问题为中心进行讨论或论述。

明珠(míng zhū)的意思:指非常宝贵的东西或人才。

明举(míng jǔ)的意思:明确地提出或展示出来

刹尘(shā chén)的意思:停止行动,使之安静下来。

五十三参(wǔ shí sān cān)的意思:指人们对某件事情的参与和贡献,无论是多少,都应该给予肯定和赞扬。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董其昌所作,名为《读华严合论偈》。诗中以“帝网明珠遍刹尘”开篇,形象地描绘了佛法的广大与深邃,如同帝网中的明珠,遍布于一切刹土之中,象征着佛法的普遍性和深远性。

接着,“都来当念两言真”一句,强调了在如此浩瀚的佛法世界中,应当抓住核心,记住那两句话,即“真”字,意味着在纷繁复杂的佛法世界里,要把握住真理的核心,保持内心的纯净和真实。

“华严论主分明举”,进一步点明了诗的主题——对《华严经》的深刻理解和推崇。华严论主在这里指的是对《华严经》有深入理解的高僧大德,他们能清晰地阐述经文的精髓,引导人们深入理解佛法的奥义。

最后,“五十三参钝置人”一句,借用佛教中的“五十三参”故事,比喻在修行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阻碍,但真正的智慧和慈悲能够超越这些障碍,使修行者得以进步。这里的“钝置人”可能是指那些因愚钝而难以理解佛法的人,强调了智慧的重要性以及对所有人的普适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表达了对佛法深邃智慧的赞美,以及对《华严经》及其精神内涵的深刻理解与推崇,同时也鼓励读者在修行过程中保持智慧与慈悲,克服困难,追求真理。

作者介绍
董其昌

董其昌
朝代:明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猜你喜欢

送孙大方归朝元宫二首·其二

为楼因地势,四面尽青山。

路落秋城外,河流晓树间。

雁飞云莫莫,龙现雨珊珊。

建木光华盛,何时共折攀。

(0)

奉题伯父双峰樵隐四首·其二

石树盘根瘦,沙溪激浪清。

竹间看犊卧,木末见人行。

穑事常分力,樵歌辄和声。

从来携杖处,不碍白云生。

(0)

雪后次韵郑集之

雪后登高望,江山信奇哉。

重冈起且伏,相连白皑皑。

水官方谢事,云气霅然开。

六龙翻沧海,赤日从中来。

万物将蠢动,忽如登春台。

木行味正酸,含荾先属梅。

天时亦相应,初昏占斗魁。

遨游自兹始,入林践苍苔。

西湖青濎濙,西山高崔嵬。

长松更千载,老枝多折摧。

名僧创精舍,静谧依岩隈。

伊予实放士,正可诛蒿莱。

情深惟痛饮,毋吝发新醅。

家人欲求我,但见白云堆。

机心无自作,可使绝嫌猜。

君辞如泉涌,我醉如山颓。

卜居同里巷,时时得追陪。

为瓶或先罄,此耻当及罍。

大雅歌治世,其音不宜哀。

有倡必有和,愧我非长才。

美哉春雪篇,云汉共昭回。

(0)

甲戌四月十七日至临川冲云寺祝圣寿斋罢为赋此诗

郭西寺门双石头,水槛相对林塘幽。

白花过雨落松暝,黄鸟隔溪鸣麦秋。

衰朽虚蒙宣室问,淹迟实爱小山留。

为贪佛日同僧话,满袖天香念旧游。

(0)

八月十五日得旨先归驿骑在门复召还草诏十七日至桓州驿题壁

乌桓东望天无际,祗有银蟾出海头。

不得吹箫送清夜,禁城钟鼓度中秋。

(0)

代石答五首·其四

转徙宁论地,存留亦信天。

露盘危欲折,劫火不同然。

洛下残经断,岐阳数鼓全。

向无文字托,寂寞竟谁传?

(0)
诗词分类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诗人
释德洪 邵宝 释函是 吴与弼 陆深 释函可 黎民表 朱诚泳 李之世 项安世 林光 佘翔 释居简 于慎行 虞俦 张宁 袁华 刘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