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添声杨柳枝》
《添声杨柳枝》全文
宋 / 葛长庚   形式: 词  词牌: 添声杨柳枝

挼碎梅花断肠。送斜阳风烟缥缈微茫

昏黄平野寒芜何处断,接天长。

短篱浅水青黄。度清香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处断(chǔ duàn)的意思:指处理问题或纠纷时做出决断,解决疑难情况。

短篱(duǎn lí)的意思:指篱笆短小,比喻能力或学识浅薄。

断肠(duàn cháng)的意思:形容极度悲痛,心碎。

风烟(fēng yān)的意思:指战争、动乱中的烽烟和战火。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昏黄(hūn huáng)的意思:形容光线昏暗,色彩暗淡。

梅花(méi huā)的意思:指人的品质或才能在逆境中得以展现出来。

缥缈(piāo miǎo)的意思:形容事物虚幻、不真实,难以捉摸。

平野(píng yě)的意思:平野指的是平坦的大地,没有山丘或者丘陵。在成语中,平野常常用来形容平静、平稳的状态。

浅水(qiǎn shuǐ)的意思:比喻事物的表面现象或浅层次的认识。

清香(qīng xiāng)的意思:指香气纯净、芳香宜人。

青黄(qīng huáng)的意思:指年轻人的气色好,精神饱满的状态。

微茫(wēi máng)的意思:形容事物微小模糊,难以辨认或理解。

斜阳(xié yáng)的意思:指太阳偏斜于地平线上方的时候,也比喻事物接近末日、衰败或人事已非的状态。

一断(yī duàn)的意思:指事情一旦发生,就再也无法挽回或改变。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葛长庚的《添声杨柳枝》,以梅花和斜阳为引,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氛围。"挼碎梅花一断肠"描绘了主人公揉碎梅花的动作,暗含离别之痛,"送斜阳"则暗示时光流逝,孤独无依。接下来的"风烟缥缈月微茫",通过朦胧的自然景象,进一步渲染了迷茫与寂寥。

"又昏黄"加深了黄昏时分的哀愁,"平野寒芜何处断,接天长"展现出辽阔而荒凉的景色,给人无尽的思绪。"短篱浅水橘青黄"则转向眼前的具体景物,橘子的色彩与环境形成鲜明对比,寓意生活中的些许暖色。

最后的"度清香"可能是借橘香来寄托情感,或是对远方的思念,整个画面在淡淡的哀愁中透出一丝清雅。这首词以景寓情,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

作者介绍
葛长庚

葛长庚
朝代:宋   籍贯:北宋琼管安抚司琼山县五原都显屋上村(今海南省琼山县石山镇典读村)   生辰:1134~1229

白玉蟾(1134~1229),原名葛长庚,世称紫清先生。北宋琼管安抚司琼山县五原都显屋上村(今海南省琼山县石山镇典读村)人。书法善篆、隶、草,其草书如龙蛇飞动;画艺特长竹石、人物,所画梅竹、人物形象逼真;又工于诗词,文词清亮高绝,其七绝诗《早春》被收入传统蒙学经典《千家诗》。所著《道德宝章》(又称《老子注》),文简辞古,玄奥绝伦,独树一帜,被收入《四库全书》。其他著作有《海琼集》、《金华冲碧丹经秘旨》、《海琼白真人语录》、《罗浮山志》、《海琼白玉蟾先生文集》等。是海南历史上第一位在全国有影响的文化名人。 
猜你喜欢

中秋对月·其一

一览清厓万里过,百年秋兴此时多。

鲛童袂薄遗珠泪,织女机寒湿凤梭。

鹤语不知人是否,乌啼数问夜如何。

江湖莫动鱼龙寂,应有凄凉及钓蓑。

(0)

营海轩诗

兵后澄江失敝庐,何曾奏策似隋初。

丈人旧忆河间渚,营海新题泖上居。

翏渎山横遗战垒,松江水近足羹鱼。

惯闻地与潮声转,时见龙将雨气嘘。

槎路不通星是客,桑田频改日愁予。

螺舟莫厌过从数,我亦羁穷欲著书。

(0)

忆昨二首·其一

交友如云海内多,岂因谤讪竟蹉跎。

未思张翰莼鲈帟,俄动田横《薤露》歌。

万卷空留遗一子,千金用尽买双娥。

柳州东畔无情月,还照芙蓉蘸碧波。

(0)

城南草堂与顾仲瑛夜话

花发草堂风雨春,青灯剪韭话情亲。

乱离隔世今何夕,生死论交更几人。

城郭是非华表鹤,蓬莱清浅海中尘。

三千宾客冯驩在,莫怪伤歌舞剑频。

(0)

绝句

灞陵桥下水潺湲,人影离披夕照间。

来往总怜车马好,西风破帽独南还。

(0)

晦日稍次山谷

清溪殊险豁,石濑何淙淙。

寻源竟莫测,又复上几重。

行处众壑尽,望中天影空。

于焉倏含景,水木相玲珑。

湿翠翳巾舄,片云起西峰。

忽忽洞深杳,大圆变溟濛。

飞湍逗日月,急雨随蛟龙。

洗心投白鸟,息见期青松。

愿因紫霞秘,永谐鸾鹤踪。

(0)
诗词分类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诗人
杨士奇 李梦阳 张耒 陈造 王十朋 王夫之 苏辙 杨慎 王安石 张萱 徐熥 陈恭尹 沈周 成鹫 徐渭 刘基 陈维崧 宋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