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堰障淮东,三坝尾闾置。
侵循湖渐宽,颇有弗容势。
多泄堰则固,高宝潦必暨。
设云鉴其辙,保堤则了事。
不能(bù néng)的意思:表示不行、不可以、无法等意思,强调做某事的限制或禁止。
不得(bù dé)的意思:不能,禁止,不允许
尝试(cháng shì)的意思:尝试指的是试图做某事或尝试解决问题,即试图探索新的领域或方法。
持议(chí yì)的意思:持有自己的意见,坚持自己的观点。
次第(cì dì)的意思:表示按照一定的顺序或次序进行,一个接一个地进行。
大端(dà duān)的意思:大端指的是在一件事情中占据主导地位或者占有优势的一方。
得已(de yǐ)的意思:得到已经足够,不再追求更多。
皇祖(huáng zǔ)的意思:指祖上官职高贵,地位崇高。
坚持(jiān chí)的意思:坚定地持续做某事,不放弃或退缩。
矜谅(jīn liàng)的意思:指自己对别人的过失或错误表示宽容和谅解。
开信(kāi xìn)的意思:揭开信封,阅读信件的意思。也指揭发真相,揭露事实。
可频(kě pín)的意思:可多次重复、频繁出现的意思。
可矜(kě jīn)的意思:可怜、可悲。
了事(liǎo shì)的意思:完成一件事情,解决问题,达到目的
鳞次(lín cì)的意思:形容事物密集连续,层次分明。
其间(qí jiān)的意思:指两个时间或事件之间的时期或过程。
启闭(qǐ bì)的意思:启动和关闭,表示开始和结束。
权节(quán jié)的意思:权利和节操的结合,指官员在行使权力时保持廉洁自律的品质。
三势(sān shì)的意思:指三股力量或趋势的合力,也可指三个方面的力量或趋势。
上下(shàng xià)的意思:上下表示范围或顺序,上指高处、前者或前侧,下指低处、后者或后侧。
深意(shēn yì)的意思:深刻的含义或意义。
审度(shěn duó)的意思:审度指审查、评判事物的好坏,也可以理解为审视和衡量。
时制(shí zhì)的意思:
(1).指时节和制度。《诗·鄘风·定之方中序》:“ 文公 徙居 楚丘 ,始建城市而营宫室,得其时制,百姓説之,国家殷富焉。” 孔颖达 疏:“既得其时节,又得其制度。”
(2).指当时的制度。 清 陈天华 《中国革命史论》第二章第一节:“他若 郑 人游於乡校,以詆毁时政,时制毫不禁之。”
(3).时令;季节。《孙子·计篇》:“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俞樾 《俞楼杂纂·著书馀料·<孙子·计篇>》:“时制,当读为时节。‘节’与‘制’一声之转。《国语·晋语》:‘夫祀,国之大节也。’ 韦 注:‘节,制也。’是其义亦相通。”
(4).谓送终之物需每一季度都有所添置。《礼记·王制》:“六十岁制,七十时制,八十月制,九十日脩。” 孙希旦 集解:“岁制者,谓送死之具,於每岁有所制也;时制,於每时有所制也;月制,於每月有所制也。六十已衰,始制为送死之具;至七十、八十,而所制弥备;至九十,又於所制者曰脩也。”后以“时制”借指七十岁。《周书·儒林传·沉重》:“ 建德 末, 重 自以入朝既久,且年过时制,表请还 梁 。”
(5).当代流行的文章体例。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古文公式》:“但 汪氏 不知文用古法,而公式必遵时制。”
时刻(shí kè)的意思:时刻指每时每刻、始终如一的意思。
所自(suǒ zì)的意思:自己所为,自身的行为或结果。
所以(suǒ yǐ)的意思:因此,由此推断出的结果。
天然(tiān rán)的意思:指自然形成,没有经过人工加工或改变的。
推行(tuī xíng)的意思:推动并实施某种政策、计划或措施。
尾闾(wěi lǘ)的意思:指位于最后的小部分或最后一名
未可(wèi kě)的意思:表示不可预测或无法确定的情况
为下(wéi xià)的意思:为了别人,牺牲自己的利益。
五言(wǔ yán)的意思:五个字的诗句或句子。
昔人(xī rén)的意思:过去的人,古代人
相度(xiāng dù)的意思:相互推测、估量。
消息(xiāo xī)的意思:形容人们因为谣言、传闻或消息的传播而惊慌失措,心惊胆战。
辛未(xīn wèi)的意思:指辛勤努力,不辞辛苦。
已乃(yǐ nǎi)的意思:已经是如此,已然如此
一再(yī zài)的意思:多次重复或再三强调
愚昧(yú mèi)的意思:指人无知或缺乏常识,愚蠢无能。
运河(yùn hé)的意思:比喻思维灵活、反应迅速。
灾伤(zāi shāng)的意思:指灾害和伤害,常用来形容灾难带来的痛苦和损害。
不得已(bù dé yǐ)的意思:无可奈何,别无选择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阅河示总督尹继善副总河嵇璜》,是针对治理黄河水患的策略和措施进行的指导与阐述。
诗中首先回顾了先祖在治理黄河时的智慧与方法,强调了根据时节制定启闭河口的策略,并通过高堰和三坝等工程来控制水流,防止洪水泛滥。接着,乾隆皇帝指出在特定时期,黄河的侵蚀和泛滥趋势逐渐加剧,需要适时采取增筑工程的措施以稳固河堤。
进一步地,乾隆皇帝提出在处理黄河水患时,应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增加泄洪口以确保河堤稳固,以及合理规划运河与各坝之间的关系,使得水流能够顺畅流通。同时,他提到车逻(一种防洪设施)和自然地形在防洪中的重要性,这些都是前人深思熟虑的结果。
最后,乾隆皇帝强调在采取任何措施时,都应谨慎行事,遵循一定的程序和时间安排,避免盲目行动导致更大的灾害。他以五言的形式总结了治理黄河的基本原则,并提醒执行者在实施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确保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整首诗体现了乾隆皇帝对黄河治理的深刻思考和对后世治水工作的指导思想,强调了科学决策、合理规划和谨慎执行的重要性。
江南之山倚南斗,根据蜿蜒几千亩。
悬厓峭壁重复重,若坐若立还若走。
江南之水环南都,汹涌周回为具区。
包天括地深无极,云帆雪浪相萦纡。
水流山峙多清气,钟出高人自拔萃。
平生爱住山水间,养高不为形骸累。
嵓前空翠飞濛濛,小桥不与周逵通。
房栊半出长林外,人声多在云烟中。
好景静观皆自得,著书老却龙鳞柏。
昨夜虹光射斗牛,山灵放出文章伯。
献策御前誇第一,词林更转春坊秩。
莫将山水匿胸中,普施霖雨苍生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