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阿閦(ā chù)的意思:阿閦是一个古代的官职名称,意为宫廷中的乐人。在现代汉语中,阿閦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对权贵奉承追求的样子。
东方(dōng fāng)的意思:指东方地区,也指东方文化。
烦燥(fán zào)的意思:心烦意乱,焦躁不安。
父王(fù wáng)的意思:父亲和君主,指父亲或国王的地位和权威。
何须(hé xū)的意思:表示不需要或没有必要做某事,也可以用来劝告别人不必要的行动。
今日(jīn rì)的意思:今天;现在
名号(míng hào)的意思:指人的名字或号码。也用来形容人的声誉、名声。
破却(pò què)的意思:破除、摧毁、打破
审思(shěn sī)的意思:审思意为仔细思考、深入思索。
守门(shǒu mén)的意思:指守卫门户的人非常负责,守护得非常严密。
思维(sī wéi)的意思:指人的思考方式和思维能力。
为道(wéi dào)的意思:为了追求真理和道德,奉行道义之道。
无为(wú wéi)的意思:指不做事、不行动、不作为的状态。
显示(xiǎn shì)的意思:显露在外的事物或表现。
有为(yǒu wéi)的意思:有才能、有作为、有成就。
自然(zì rán)的意思:指与人类社会活动无关的事物或现象,也指没有经过人工加工处理的状态。
- 翻译
- 常常听说阿閦佛,打算去东方寻求
今天仔细思考,静心不动自会抵达
告诉你守门的仆人,何必如此焦虑不安
我会禀告我的国王,给你更改名字
打破有为的束缚,揭示无为的真谛
- 注释
- 阿閦佛:佛教中的一个佛名。
东方:指佛教发源地或象征智慧的东方。
审思维:深思熟虑。
不动:静止不动,寓意内心平静。
守门奴:比喻守护者或看门人。
苦烦燥:焦虑、烦躁。
父王:比喻权威或指导者。
改名号:改变身份或象征意义。
有为功:世俗的功业或执着。
无为道:佛教中不执着、顺其自然的教义。
- 鉴赏
这首诗歌咏了佛家的禅理,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达到心灵自在的境界。首句“常闻阿閦佛,拟向东方讨”显示了对佛法的追求与渴望,而接下来的“今日审思维,不动自然到”则表现出一种内心的顿悟和豁然开朗,即通过静坐思考达到了一种不需外求、自得其乐的状态。
中间两句“语汝守门奴,何须苦烦燥”,是对那些守在佛法门前而未能真正领悟的人的一种提醒,告诉他们无需那么辛苦和紧张,因为真理本就存在,不需要过度的努力去追求。
末尾两句“我奏父王知,与汝改名号。破却有为功,显示无为道”则是对这种超脱世俗、达到自然状态的一种肯定。在佛教中,“有为”代表着一切有目的、有作为的行为,而“无为”则是指不刻意求成、顺其自然的修行方式。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对那种顺应自然、无需刻意作为的境界的赞美。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传递出一种宁静致远、超然物外的情怀,是一篇颇具禅理内涵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追和倪元镇先生江南春
象床凝寒照蓝笋,碧幌兰温瑶鸭静。
东风吹梦晓无踪,起来自觅惊鸿影。
彤帘霏霏宿馀冷,日出莺花春万井。
莫怪啼痕栖素巾,明朝红嫣鏖作尘。
春日迟迟春波急,晓红啼春香雾湿。
青华一失不再及,飞丝萦空眼花碧。
楼前柳色迷城邑,柳外东风马嘶立。
水中荇带牵柔萍,人生多情亦多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