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池周百武,受月更宜风。
鱼閒依静石,鸟倦息深丛。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禅意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华严精舍内景的幽雅与和谐。
首句“方池周百武,受月更宜风”,开篇即以方正的水池为中心,描绘了月夜下的景象。池水在月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宁静,微风吹过,带来一丝凉爽,增添了夜晚的宁静氛围。这里运用了“受月”和“更宜风”的描述,既表现了月光的柔和,也暗示了风的轻柔,营造出一种和谐与宁静的意境。
接着,“楼影含飞动,花光入杳濛”两句,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层次感。楼影在水中轻轻摇曳,仿佛与水面的波纹交织在一起,展现出动态之美;同时,远处的花朵在月光的映照下,似乎融入了朦胧的雾气之中,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梦幻的色彩。这两句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展现了华严精舍内外环境的和谐与美丽。
“鱼閒依静石,鸟倦息深丛”则将视角转向了池塘中的生灵。鱼儿悠然自得地游弋于静石之间,享受着这份宁静;鸟儿则在茂密的丛林中休息,显得疲惫而满足。这一场景不仅体现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也暗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最后,“何用揩明镜,方知色是空”一句,借用了佛教中的比喻,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明镜比喻心灵,色是空则是对世间万物本质的深刻洞察。这句话意味着,只有通过内心的平静与清明,才能真正理解世界的本质,认识到一切现象的虚幻与无常。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启示,引导人们在繁华与喧嚣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华严精舍内的自然景观,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的和谐与宁静,也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引导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反思自我与世界的本质关系。
番禺古都会,佳哉郁嵯峨。
三江交洪流,海水扬清波。
刘项争帝业,闭关自秦佗。
黄屋与左纛,老夫聊自娱。
山川足霸气,往往开雄图。
中原鼎沸日,肝脑涂干戈。
光岳气虽分,生齿存亦多。
海国诚富强,金铁兼盐鹾。
百货走天下,五兵雄诸华。
盛朝为外府,乱政求金车。
使者道相望,下民方荐瘥。
北临汉台上,怅望伤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