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制异囷京,初凭梓匠成。
封鐍开还泻,方层贮每盈。
常平(cháng píng)的意思:指人的言行举止恬淡平和,不激动,不急躁,不轻浮,保持内心的平静。
封鐍(fēng jué)的意思:指掩盖事实真相,掩饰错误或隐瞒真实情况。
家家(jiā jiā)的意思:指家家户户、每家每户。表示普遍、广泛。
匠成(jiàng chéng)的意思:指通过不断的努力和磨练,成为一位技艺精湛的匠人,形容人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最终取得卓越成就。
虚中(xū zhōng)的意思:心中存有虚妄的想法,不踏实,不稳定。
正位(zhèng wèi)的意思:指人的地位或职位正当、合法,没有任何问题或争议。
中元(zhōng yuán)的意思:中元是指农历七月十五日,也称为鬼节或盂兰盆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鬼魂的节日。
梓匠(zǐ jiàng)的意思:指木匠或木工,也可以用来形容技艺高超的工匠。
这首诗《谷匣》是元代诗人王祯所作,通过“谷匣”这一形象化的物象,生动描绘了储粮器具的构造与功能,展现了古代人民对粮食存储的智慧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首句“取制异囷京,初凭梓匠成”,以“异囷京”比喻谷匣的独特形状,点明其为储粮器具,并强调了制作过程的精心与依赖于梓匠(木工)的专业技艺。这不仅体现了古代工匠在设计与制造方面的高超技艺,也反映了人们对粮食存储的重视。
接着,“虚中元有受,正位乃无倾”两句,进一步描述了谷匣的设计原理与稳定性。通过“虚中”(内部空旷)与“正位”(稳固的位置),诗人巧妙地传达了谷匣能够承受重量而不倾斜的特点,体现了古代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对实用性和稳定性的追求。
“封鐍开还泻,方层贮每盈”则展示了谷匣的使用方式与效率。通过“封鐍”(封闭)与“开还泻”(开启后倒出),形象地描绘了谷匣在储存与取用粮食时的便捷性;而“方层贮每盈”则说明了谷匣能够高效地存储大量粮食,且每次取出或倒入时都能保持满载,体现了其设计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最后,“家家能置此,亦号小常平”两句,表达了谷匣在民间的普遍应用与重要性。通过“家家能置此”,诗人强调了谷匣作为家庭储粮工具的普及性;“亦号小常平”则借用了“常平仓”的概念,暗示谷匣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调节粮食供需、维持社会稳定的作用,体现了古代人民对社会福祉的关切。
综上所述,《谷匣》一诗通过对谷匣这一具体物象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古代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的智慧与创新,也反映了他们对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深刻关注,是一首兼具科学与人文关怀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