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轼以去岁春夏,侍立迩英,而秋冬之交,子由相继入侍,次韵绝句四首,各述所怀·其二》全文
- 注释
- 上尊:皇帝。
初破:刚刚打破(寒冷的气氛)。
早朝:清晨的朝会。
茗碗:茶碗。
仍沾:仍然残留。
讲舌乾:讲经后的口干。
陛楯:宫殿台阶上的卫士。
诸郎:众位郎官。
空雨立:站立如雨般密集。
惭悔:感到惭愧。
不儒冠:未能戴上儒者的冠冕。
- 翻译
- 皇帝刚刚打破清晨的寒冷,茶碗还留有讲经的余温。
侍卫们站立如雨,徒然无为,只因未能戴上儒雅的冠冕而感到惭愧。
-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人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和当前处境的感慨。
"上尊初破早朝寒,茗碗仍沾讲舌乾。"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上尊”指的是皇帝或高位之人,“初破”则意味着刚开始接触的意思,可能是指诗人早晨起来后,品尝到皇帝赐予的茶叶,感受到了一丝寒意。茗碗,即茶碗,还沾留着讲述古籍时舌尖上的干燥,这两句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闲适、淡泊的心境。
"陛楯诸郎空雨立,故应惭悔不儒冠。" 这两句则流露出诗人的自责与反思。陛楯,即宫殿前的柱子;诸郎,指的是年轻的官员或士人;空雨立,是形容等待之中的无奈和孤独。故应惭悔,不儒冠,则是说过去不够严肃认真,没有戴上应该戴的帽子(即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这里,诗人表达了对过往未能尽心尽力的懊恼。
整首诗通过对生活细节和内心感受的描绘,展现了苏轼特有的超然物外、自在飞花的生活态度,同时也透露出他对于过去的反思与自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