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方山人隐居》
《过方山人隐居》全文
明 / 郑善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华山下空结庵,金华山人爱终南。

未闻造父得朝十,却道狙公能莫三。

予苦挥尘上素服,尔何秣马向黄龛。

曲辕散木愿自保,漫为牺樽悲杞楠。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公能(gōng néng)的意思:公能指公正有能力。形容人具备公正、能力和才干。

华山(huà shān)的意思:华山指的是中国的一个著名名山,也可以用来比喻人的名誉或声誉。

金华(jīn huá)的意思:指财富充裕、繁荣昌盛的景象。

秣马(mò mǎ)的意思:指给马匹喂食,比喻给人提供必要的生活物质条件。

散木(sàn mù)的意思:指木头散落或分散的状态。

山人(shān rén)的意思:指居住在山中的人,也泛指远离尘嚣、隐居山林的人。

素服(sù fú)的意思:指一种朴素、简单的服饰,也泛指朴素的生活方式。

牺樽(xī zūn)的意思:指为了友情或公义而牺牲自己的利益。

造父(zào fù)的意思:指子女超过父辈,使父辈感到惭愧或自卑。

金华山(jīn huà shān)的意思:指人们聚集在一起,共同讨论问题或交流思想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郑善夫所作的《过方山人隐居》。诗中以对比手法描绘了对隐逸生活的不同态度与选择。

首句“金华山下空结庵”,描绘了一座空荡荡的庵堂坐落在金华山下,暗示了隐居之地的荒凉与孤独。接着,“金华山人爱终南”一句,通过对比,表达了山人对终南山的向往与喜爱,展现了其对自然美景的追求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未闻造父得朝十,却道狙公能莫三。”这里运用了典故,通过对比古代传说中的造父与狙公,表达了对隐逸生活态度的思考。造父是古代传说中的驾车高手,而狙公则是善于驯养猴子的人。诗句通过对比,暗示了追求功名与享受隐逸生活之间的选择,以及对这两种生活方式的不同看法。

“予苦挥尘上素服,尔何秣马向黄龛。”这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态度。诗人自述自己在尘世中忙碌,穿着朴素的衣物,而对方山人的选择则表示不解或羡慕。通过“秣马”这一动作,形象地描绘了对方山人准备出发,似乎正走向隐居的生活状态。

最后,“曲辕散木愿自保,漫为牺樽悲杞楠。”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曲辕散木象征着平凡之物,希望自我保护;而犠樽和杞楠则是古代祭祀用的器具和树木,常被用来比喻高贵或重要的事物。通过对比,诗人表达了对平凡生活与高尚追求之间关系的思考,同时也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复杂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的描绘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选择的深思熟虑,以及对自然与人性的深刻洞察。

作者介绍

郑善夫
朝代:明   字:继之   号:少谷   籍贯:福建闽县   生辰:1485—1523

(1485—1523)福建闽县人,字继之,号少谷。弘治十八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榷税浒墅。愤嬖幸用事,弃官归。正德中,起礼部主事,进员外郎。谏南巡,受廷杖,力请归。嘉靖初,以荐起为南京吏部郎中,途中病死。工画善诗。有《少谷集》、《经世要谈》。
猜你喜欢

十五日雪三首·其三

春风九十日,一半已销磨。

准拟看花少,依稀咏雪多。

官车犹戴炭,抱鹊不离窠。

向此兴都尽,戴家谁复过。

(0)

献甫过

几树桃花夹竹开,阮家闾巷长春苔。

启扉索马送客出,忽觉青红入眼来。

(0)

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其三十白牡丹

白云堆里紫霞心,不与姚黄色斗深。

閒伴春风有时歇,岂能长在玉阶阴。

(0)

依韵和吴季野马上口占

溪头三月草菲菲,城畔春游惜醉稀。

莫信杜鹃花上鸟,人归犹道不如归。

(0)

依韵和刘原甫舍人扬州五题.蒙谷

茗园葱茜与山笼,一夜惊雷发旧丛。

五马留连未能去,土囊深处路微通。

(0)

至第四铺二首·其一

第四铺前风雨急,搭河过尽不忧滩。

却愁蓬漏沾征橐,始信人间行路难。

(0)
诗词分类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诗人
恽代英 杨匏安 刘伯坚 邓中夏 许晓轩 刘振美 任锐 余文涵 孙中山 孔稚珪 汪精卫 聂绀弩 朱孝臧 耶律倍 吴佩孚 马一浮 张瑞玑 溥心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