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云(bái yún)的意思:指白色的云彩,比喻轻松、自由自在的心情。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传灯(chuán dēng)的意思:传授知识或技能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谩说(màn shuō)的意思:胡乱地说话,没有根据地妄加评论或诋毁他人。
南能(nán néng)的意思:指人的能力或才智非常出色。
裴回(péi huí)的意思:形容道路曲折、曲折回旋。
三番(sān fān)的意思:多次、多番
山顶(shān dǐng)的意思:指最高处或最高地位。
上乘(shàng chéng)的意思:指事物的品质或水平达到了最好的程度。
舍利(shè lì)的意思:指佛教中的舍利子,也泛指宝贵的东西。
双树(shuāng shù)的意思:指两棵相邻的树木,比喻亲密无间的朋友关系。
云层(yún céng)的意思:指云彩堆积的层层叠叠,形容云朵密布的景象。
重来(chóng lái)的意思:重新开始,重新尝试
最上乘(zuì shàng chéng)的意思:指最高级别、最优秀的品质或境界。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中寺院的寂寥景象,表达了对逝去和尚的怀念与感慨。首句“山顶白云层”以自然景观起笔,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暗示了和尚生活的环境与心境。接着“重来不见僧”,点明了主题——和尚已不在人世,增添了诗的哀愁之情。
“人多收舍利,谁与续传灯。”这两句通过对比,揭示了佛法传承的艰难。在和尚去世后,人们可能更关注于收集遗物(舍利),而忽略了佛法的继续传播。这不仅反映了世俗对宗教精神的浅薄理解,也暗含了对佛法传承断绝的忧虑。
“谩说三番咒,徒闻最上乘。”进一步表达了对和尚智慧与修为的敬仰,同时也流露出对佛法难以被真正理解和实践的无奈。三番咒语的“谩说”和“最上乘”的“徒闻”,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
最后,“裴回双树下,何处觅南能?”以疑问结束,将读者的思绪引向对和尚的追忆与寻找。南能是唐代著名的禅师,此处借指高深的佛法或和尚的精神遗产。诗人徘徊于寺院的双树之下,却无法找到指引佛法传承的路径,表达了对逝去和尚的深切怀念以及对佛法传承未来的深深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对逝去和尚的哀思与对佛法传承的忧虑,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与情感寄托。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永遇乐.题松石遐龄圆,寿宫詹陆俨翁
矗矗乔松,岩岩巨石,苍颜古色。
长共东风,不随流水,贞心自识。
年年岁岁,沾濡雨露,厌饫烟霞冰雪。
摩层汉、百尺龙鳞,俯千寻壁立。
有个仙翁,俨如山岳,独挺岁寒标格。
我爱丹青,分明画出,妙手真难得。
节近中秋,会逢初度,北斗光瞻南极。
但愿翁、柱石明堂,光华寿域。
满路花.杨花
乍因风力起,欲扯飞花住。陌上有行人、愁满路。
红亭绿水,岂是怜伊生,飘泊归何许。
东君魂梦,似逐飞扬去。留春无处。却怪铅华误。
堕粉泣残妆、风偏妒。燕泥蛛网,收拾应无数。
有恨和谁语。幽闺绝塞,故故牵人凄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