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三月》
《三月》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三月潮鱼尽上田渔人塞箔向江边。

我家江口渔事,著得渔书十二篇。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江口(jiāng kǒu)的意思:江口是指两条江河汇合的地方,引申为事物交汇的地方。

塞箔(sāi bó)的意思:指用箔纸堵住瓶口,比喻敷衍应付,掩盖真相。

三月(sān yuè)的意思:指春季三个月,也用来比喻事物发展的时间或者某个事物的阶段。

上田(shàng tián)的意思:指人们在劳动中勤奋奋发,积极向上。

十二(shí èr)的意思:指十二个,表示数量为十二。

我家(wǒ jiā)的意思:指自己的家庭、家庭成员或家族。

渔事(yú shì)的意思:渔事指的是捕鱼的事情,也可以比喻为经营事务。

渔人(yú rén)的意思:指有智慧和耐心的人,能够冷静应对困难和挑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江南地区三月时节渔民捕鱼的生动场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渔人忙碌而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

“三月潮鱼尽上田”,开篇即点出时令与景象,三月春潮涌动,鱼群纷纷游向河田,预示着渔季的开始。这里的“田”并非农田,而是指河田,即河流中的浅滩,是鱼群聚集的地方。这一句通过“潮”和“上田”的形象描绘,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观,也暗示了渔人的忙碌即将开始。

“渔人塞箔向江边”,接着描述渔人们在江边忙碌捕鱼的情景。他们将渔网(箔)塞满,准备下水捕捞。这一句通过“塞箔”这一动作,生动地展现了渔民们对捕鱼活动的投入与期待,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对自然规律的顺应与利用。

“我家江口知渔事,著得渔书十二篇”,最后两句则从旁观者的角度,表达了对渔人生活的理解和敬意。诗人说他家就在江口,深知渔人的辛劳,于是记录下了关于渔事的十二篇文字。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对渔民生活的关注与同情,也反映了他对自然与人类活动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通过“渔书十二篇”的描述,诗人似乎在暗示这些记录不仅仅是对渔人日常的简单记载,更可能包含了对渔业文化、生态平衡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富有生活气息的江南渔村图景,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同时也蕴含了对劳动人民辛勤付出的赞美之情。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读张船山前辈《宝鸡题壁诗》有感·其二

岂独长歌蜀道难,东南民气半凋残。

流传往事亲身见,点检新闻袖手看。

壮士军中违远志,书生纸上付空叹。

兰成本是悲秋客,不听哀猿鼻已酸。

(0)

五日采药,有名内红消者,感而咏之

三年求艾到今朝,漫向山中采药苗。

外患欲除犹易事,病根须要内红消。

(0)

岁暮书感四首·其一

仰俯千秋顾此身,吾徒谁与愧斯民。

家乡转徙同忧患,亲戚重逢话苦辛。

意外沧桑悲往事,眼前风雪盼新春。

若教三十年论世,我已曾经两世人。

(0)

怀靳大令·其二

艰难磨盾枕戈身,谁意铜章有替人。

易地自然福君子,来苏何以慰吾民。

同仇义愤无遐迩,令尹公忠孰旧新。

但使筹防忘畛域,赖公犹得齿依唇。

(0)

有感四首·其三

蠲赈时希泽,翻为寇藉词。

古来贤牧意,常切小民咨。

睯死诚堪痛,贪生更可危。

春陵仁者语,感叹杜公诗。

(0)

闻九江已陷

汉水滔滔挽不回,狂波卷雨过江来。

三年瘴毒流难尽,千里顽云拨未开。

山对匡庐应失色,风生鄂渚有余哀。

登楼远望思舟楫,太息何人庾亮才。

(0)
诗词分类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诗人
憨山德清 沈自晋 王琼 朱栴 罗贯中 施耐庵 元顺帝 元文宗 杨景贤 商衟 高茂卿 岳伯川 邾仲谊 庾吉甫 脱脱 李寿卿 汪元亨 高文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