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壮且老,幸见兵戈休。
归欤返吾所,已矣吾何求。
行过首阳岭,下有两荒邱。
拜谢(bài xiè)的意思:表示对他人的帮助或恩情表示感谢。
避秦(bì qín)的意思:避开像秦朝那样的暴政或者强大的对手。
兵戈(bīng gē)的意思:指战争和军事行动。
不避(bù bì)的意思:不回避、不躲避
采芝(cǎi zhī)的意思:比喻寻找并选择优秀的人才。
得一(dé yī)的意思:得到一件宝贵的东西或成功的机会。
见兵(jiàn bīng)的意思:见到敌人的兵器,形势紧急。
仁者(rén zhě)的意思:指具有仁爱之心、善良品德的人。
首阳(shǒu yáng)的意思:指日出的第一缕阳光,也用来比喻事物刚刚开始或者新的一天的开始。
天下(tiān xià)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全国或全境。
吾道(wú dào)的意思:指自己的道理、原则、信仰等。也表示坚持自己的主张,不受他人影响。
夷齐(yí qí)的意思:指平等、平衡,也指不分高低贵贱。
已矣(yǐ yǐ)的意思:已经结束或已经完了
再拜(zài bài)的意思:再次行礼,表示恭敬、敬仰。
子房(zǐ fáng)的意思:指妻子的房间,也用来形容妻子的美貌。
这首《采芝曲》是明代诗人邵宝的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隐士在乱世中寻求安宁与智慧的生活态度。
首句“采芝复采芝”,以“采芝”这一动作开篇,既点明了隐居生活的主题,也暗示了追求清静与自然的愿望。接着,“避秦不避刘”一句,巧妙地将历史上的两个乱世(秦末和三国时期)联系起来,表达了隐士对于战争与动荡的逃避,同时也暗含了对权力斗争的不屑。
“山中壮且老,幸见兵戈休。”这两句描绘了隐士在山中的生活状态,既有壮志满怀的豪情,也有岁月流逝的感慨。在经历了长期的战乱之后,终于迎来了暂时的和平,这使得隐士感到庆幸与满足。
“亦闻张子房,苦为天下谋。”这里引用了汉初名臣张良的故事,张良曾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后因功成身退,隐居于赤松子门下。邵宝借张良之例,表达了自己虽未如张良般参与天下大事,但同样渴望在乱世中寻找一片宁静之地,远离尘嚣。
“垂死得一见,况从仁者游。”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隐士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希望能与仁者为伴,享受心灵的平静与和谐。这种对真善美的追求,体现了邵宝对理想人格的向往。
“归欤返吾所,已矣吾何求。”表达了隐士对回归自然、追求内心平和的渴望。在经历了人生的起伏之后,他意识到物质的追求已不再重要,内心的平静才是真正的追求。
“行过首阳岭,下有两荒邱。”首阳岭是古代晋国的名山,此处用以象征隐居之地。荒邱则暗示了前人留下的遗迹,引出对历史的思考。
“再拜谢夷齐,吾道非公俦。”邵宝在这里表达了对古代贤人伯夷和叔齐的敬意,同时强调了自己的道路与他们不同,体现了对自己独特人生选择的坚持。
整体而言,《采芝曲》通过隐士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世界,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以及对历史、自然和人性的深刻思考。邵宝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情感,构建了一个充满哲理与诗意的世界,令人回味无穷。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