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日初成晦,方塘遍是春。
- 拼音版原文全文
晦 日 湖 塘 唐 /孙 逖 吉 日 初 成 晦 ,方 塘 遍 是 春 。落 花 迎 二 月 ,芳 树 历 三 旬 。公 子 能 留 客 ,巫 阳 好 解 神 。夜 还 何 虑 暗 ,秉 烛 向 城 闉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秉烛(bǐng zhú)的意思:手持蜡烛,指代亲自主持或亲自负责。
城闉(chéng yīn)的意思:指城墙上的楼槛。
二月(èr yuè)的意思:形容春天来临,气候逐渐转暖。
芳树(fāng shù)的意思:指品德高尚、声誉卓著的人。
公子(gōng zǐ)的意思:公子指的是贵族或富人的儿子,也可以用来形容年轻有为、风度翩翩、举止优雅的男子。
吉日(jí rì)的意思:指吉利的日子或吉祥的日子。
解神(jiě shén)的意思:解开困惑,理清思路
留客(liú kè)的意思:指待客人或留宾客住下来不走。比喻用好的条件和服务留住客人。
落花(luò huā)的意思:指美好的事物逝去或破灭,形容事物的悲凉或人的遭遇不幸。
巫阳(wū yáng)的意思:指巫山之阳,比喻显贵、权贵的地位。
- 翻译
- 良辰始于阴晦之日,方塘满溢着春天的气息。
飘落的花瓣迎接二月,芬芳的树木历经三十天。
贵公子善待客人,巫阳女神擅长解忧神术。
夜晚无需担忧黑暗,手持蜡烛照亮城门边。
- 注释
- 吉日:好日子。
初成:开始。
晦:阴晦,不明亮。
方塘:方形的池塘,这里指春天的池塘。
遍是:到处都是。
春:春天。
落花:凋落的花朵。
迎:迎接。
二月:农历二月。
芳树:开花的树。
历:经历。
三旬:三十天。
公子:贵族青年或有地位的人。
能:能够。
留客:挽留客人。
巫阳:古代神话中的女性神祇,这里可能象征帮助解除烦恼。
解神:解除神灵(困扰)。
夜还:夜晚归来。
何虑:不必担心。
暗:黑暗。
秉烛:手持蜡烛。
向:朝着。
城闉:城门内,这里指城市。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游园的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初春的生机与美丽。
“吉日初成晦”一句,以一种柔和的节气为开端,"初成晦"意味着天气开始转晴,但阳光仍旧温婉,透过薄云散发。接下来的“方塘遍是春”则将画面拉大,展示了整个湖塘都被春色所占据,生机勃勃。
落花迎二月,芳树历三旬”两句,不仅时间感强烈,且突出了春天的生命力。"落花"常象征着季节更迭,而"芳树历三旬"则显示了春意绵长,这里的“三旬”指的是六十天,即两个月的时间,表明春天的美好持续较长时间。
至于“公子能留客,巫阳好解神”,这里的“公子”多指贵族或有才华之人,而"巫阳"则是古地名,也可能暗指诗人所处之地。"能留客"表明主人的殷勤款待,使得来访者不忍离去。而"好解神"一词,更深层次地揭示了主人与客人之间精神上的交流和沟通,仿佛在这个美好的环境中,人们的心灵也得到了净化。
最后,“夜还何虑暗,秉烛向城闉”两句,则描绘了夜幕降临后的情景。"夜还"意味着夜色渐浓,而“何虑暗”则表达了一种无忧无虑的心境。在这样的夜晚,即便是走在回家的路上,也不会感到害怕或不安,因为心中有光,故而"秉烛向城闉",即使是在夜色中,手持灯烛,朝着城市的门槛前进,这个画面既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他内心的明亮与温暖。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