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调 云 岑 宋 /郑 清 之 佛 法 方 当 恶 剧 时 ,偃 溪 笑 裹 袖 钳 锤 。不 教 管 领 千 云 衲 ,打 彻 头 关 更 问 谁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安逸(ān yì)的意思:指人生活舒适,没有烦恼,没有压力。
般若(bō rě)的意思:指智慧、智慧的根源。也用来形容人的智慧深厚。
东篱(dōng lí)的意思:东篱是指东边的篱笆,比喻境界高、品德纯洁的人。
鹅颈(é jǐng)的意思:形容颈项纤细修长。
湖山(hú shān)的意思:湖山是指湖泊和山脉,通常用来形容美丽的自然景观。
鸡林(jī lín)的意思:指繁荣昌盛的景象,形容人口众多或事物繁多。
佳趣(jiā qù)的意思:指美好而有趣的事物或经历。
乐天(lè tiān)的意思:形容人心态开朗,乐观向上,不为外界困扰所动。
藕花(ǒu huā)的意思:指人的容貌或言谈举止美好而出众。
洲渚(zhōu zhǔ)的意思:洲渚指的是江河湖泊中的小岛和浅滩,也比喻处境孤立、无助无依。
住持(zhù chí)的意思:指主持、管理、掌管事务。
缁衣(zī yī)的意思:指黑色的衣服,也比喻清贫的生活。
最佳(zuì jiā)的意思:最好的,最优秀的
- 翻译
- 我戏谑地将武弁换成黑色僧衣,身处智慧丛林中只剩痴迷。
鹅颈(比喻高傲)愿意为罗隐(唐代诗人)的才情而欢笑,鸡林(古地名,指朝鲜半岛)也能分辨白居易(唐代诗人)的诗歌。
最好在闲暇时寻求安宁,不要在忙碌中寻找精神寄托。
醒悟之时,湖光山色是最美的乐趣,就像在藕花盛开的洲渚上欣赏菊花,仿佛身处陶渊明(东晋诗人)的田园生活。
- 注释
- 鹖弁:武弁,古代官员的头盔。
缁衣:黑色僧衣,指僧侣服装。
般若:佛教术语,智慧。
痴:痴迷,入迷。
鹅颈:比喻高傲或出众。
罗隐:唐代诗人,以才情傲世。
鸡林:古地名,指朝鲜半岛,这里代指远方的知音。
乐天: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
休处:闲暇之处,休息的地方。
安逸:安宁舒适。
住持:寺庙的主持,这里指精神寄托。
觉际:醒悟之际,领悟的时候。
湖山:湖光山色。
最佳趣:最美的乐趣。
藕花洲渚:长满荷花的水边洲渚。
菊东篱:像陶渊明那样在东篱赏菊,象征隐居生活。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清之的作品《调云岑》。诗人以轻松戏谑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文人雅趣的生活画面。首句“戏将鹖弁博缁衣”形象地写出诗人以武官的服饰自嘲,暗示了他对世俗名利的超脱态度。接下来,“般若丛中剩作痴”借用佛教智慧的意象,表达在世事纷扰中保持纯真和痴迷于文学艺术的乐趣。
“鹅颈肯为罗隐笑,鸡林能辨乐天诗”两句,通过鹅颈和鸡林这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和对自己才华的认可,同时也暗含着对唐代诗人罗隐和白居易的敬仰。诗人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在文学领域得到认可,如同鹅颈能识别罗隐的才情,鸡林能分辨白乐天的诗篇。
“好从休处求安逸,莫向閒中觅住持”进一步表达了诗人追求内心的宁静与闲适,不愿被繁琐事务束缚,而是向往一种自在的生活方式。最后一句“觉际湖山最佳趣,藕花洲渚菊东篱”,则直接描绘出诗人理想中的生活场景——在湖光山色中寻找乐趣,享受秋日的菊香,体现了他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深深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个人化的体验和典故的运用,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热爱文学、追求闲逸生活的态度,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