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钱 东 之 教 授 惠 泽 州 吕 道 人 砚 为 赋 长 句 宋 /陈 与 义 君 不 见 铜 雀 台 边 多 事 土 ,走 上 觚 棱 荫 歌 舞 。余 香 分 尽 垢 不 除 ,却 寄 书 林 汙 缣 楮 。岂 如 此 瓦 凝 青 膏 ,冷 面 不 识 奸 雄 曹 。吕 公 已 去 泫 余 泣 ,通 谱 未 许 弘 农 陶 。暮 年 得 君 真 耐 久 ,摩 挲 玉 质 云 生 手 。未 知 南 越 石 虚 中 ,亦 有 文 章 似 君 否 。西 家 扑 满 本 弟 昆 ,趣 尚 清 濁 何 年 分 。一 朝 堕 地 真 瓦 砾 ,莫 望 韩 公 无 瘞 文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本弟(běn dì)的意思:指本人的弟弟,也用来比喻同辈中比自己年纪小的人。
不识(bù shí)的意思:不了解或不认识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得君(de jūn)的意思:指得到君主的宠信和重用。
弟昆(dì kūn)的意思:指弟弟和兄弟,也泛指晚辈和同辈。
堕地(duò dì)的意思:指人或事物从高尚的地位、境界或品质跌落到低劣的地位、境界或品质。
多事(duō shì)的意思:指多事、多事情、多事体,形容人多事、事务繁多。
歌舞(gē wǔ)的意思:形容欢乐繁盛,喧闹热闹。
觚棱(gū léng)的意思:指物体的棱角突出、锋利。
寄书(jì shū)的意思:通过书信传递信息或表达思念之情。
缣楮(jiān chǔ)的意思:指衣服的颜色发白,形容衣物经久岁月的洗涤而变得洁白。
奸雄(jiān xióng)的意思:指心机深沉、狡诈狠辣的英雄人物。
冷面(lěng miàn)的意思:形容人冷漠、不热情的表情或态度。
吕公(lǚ gōng)的意思:指对人很客气,态度非常恭谨。
摩挲(mā sɑ)的意思:指用手轻轻地触摸、揉捏,以表达关心、慰问或安慰。
暮年(mù nián)的意思:指人到了晚年阶段。
耐久(nài jiǔ)的意思:指物品经过时间考验后能够长期使用,不易损坏或磨损。
南越(nán yuè)的意思:指越南地区或越南人民。
年分(nián fēn)的意思:指年岁、年份。也用来形容人的年龄。
扑满(pū mǎn)的意思:形容事情非常仔细、彻底。
趣尚(qù shàng)的意思:趣味独特且时尚。
雀台(què tái)的意思:雀台是指小鸟停歇的高台,比喻权势短暂、虚弱无力。
如此(rú cǐ)的意思:表示事物的状况或程度如此,表示程度非常之高。
生手(shēng shǒu)的意思:指对某种工作或技能缺乏经验的人。
书林(shū lín)的意思:指众多的书籍,形容知识丰富或书籍众多的地方。
铜雀(tóng què)的意思:指古代宫廷中的铜制乌鸦和雀鸟,用来装饰宫殿。比喻官员贪污受贿,沉迷享乐,不思进取,不忠于职守。
瓦砾(wǎ lì)的意思:指破碎的瓦片和石块,比喻残破不堪的东西,也可指一片破败的景象。
文章(wén zhāng)的意思:指文学作品或写作杰作。
香分(xiāng fēn)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的品质或水平高。
虚中(xū zhōng)的意思:心中存有虚妄的想法,不踏实,不稳定。
已去(yǐ qù)的意思:已经离开或消失了
一朝(yī zhāo)的意思:指短短的一段时间,通常用来表示某种情况或状态的转变。
玉质(yù zhì)的意思:形容物品质地优美、洁白如玉。
越石(yuè shí)的意思:越过石头,形容能力超群,轻松解决问题。
石虚中(shí xū zhōng)的意思:形容言辞虚假,不可靠。
铜雀台(tóng què tái)的意思:指古代宫殿中供奉神灵的地方,也用来比喻官场中的权力核心。
- 翻译
- 你难道没看见铜雀台边那些忙碌的尘土,人们在高高的台基上遮阳避雨,欣赏歌舞。
残留的香气已被分尽,污垢却无法清除,这些书籍被送到树林,散落在破旧的纸上。
哪里比得过这青色的瓦片,它冷眼旁观,不辨忠奸,见证了曹操这样的英雄豪杰。
吕公已经离去,只留下悲伤的眼泪,他的谱系却不允许被弘农陶氏继承。
晚年能遇到你,真是难得的长久陪伴,你的玉质在摩挲中仿佛生出云彩。
南方越地的石头中,是否也有像你这样有才情的文章呢?
西邻的储蓄罐本是兄弟,但趣味和追求何时开始有了分别。
一旦跌落成碎片,就只是尘土,别指望韩公会为你写下墓志铭。
- 注释
- 铜雀台:曹操的建筑,象征权势。
觚棱:宫殿的屋檐或台阶。
污缣楮:破旧的纸张,代指书籍。
奸雄曹:指曹操,这里可能带有贬义。
吕公:可能指历史人物,具体身份不明。
韩公:可能指韩愈,唐代著名文学家。
瘗文:墓志铭。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对钱东之教授赠送吕道人砚台的答谢之作。诗中以铜雀台的典故开篇,暗示砚台的来历不凡,曾经见证过历史的繁华。接着,诗人赞美砚台虽经岁月沉淀,但其质地依旧凝重,如同凝结了青色的油脂,冷峻而不失公正,暗指砚台能鉴别奸雄,如吕公之慧眼。
诗人提到吕公,可能是指吕不韦或吕蒙正,他们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这里用来象征砚台的品质。诗人感慨吕公虽已离去,但砚台的精神犹在,表达了对钱教授赠予的珍视。同时,诗人将砚台比作耐久的伴侣,用手摩挲时仿佛感受到云彩般的温柔。
最后,诗人将砚台与南越石虚中的石材相提并论,询问是否有如吕道人般的才情。又以西家扑满(储蓄罐)的比喻,暗示砚台虽然出身平凡,但最终展现出价值。诗的结尾处,诗人提醒人们即使砚台落魄成瓦砾,也应记住其曾有的价值,不要忘记给予它应有的尊重和纪念。
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深沉,通过砚台这一物象,表达了对人才的赞赏和对学问的敬重,同时也寓含了对人生起伏的哲理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