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土竟何益,不救危与亡。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边荒(biān huāng)的意思:边远地区荒凉贫瘠。
飞挽(fēi wǎn)的意思:形容事情非常紧急,仅剩下最后一线希望。
锋镝(fēng dí)的意思:形容言辞或行动尖锐而刚烈,有力而有冲击力。
耕桑(gēng sāng)的意思:指农民耕种田地和养蚕的劳动。
古道(gǔ dào)的意思:指古代的道路,也表示古老的道路或传统。
广土(guǎng tǔ)的意思:指大地广阔、土地广袤。
胡为(hú wéi)的意思:指胡乱行动,没有理由或目的。
极意(jí yì)的意思:非常愿意,极其情愿
九有(jiǔ yǒu)的意思:指人具备九种优秀的品质和能力。
开边(kāi biān)的意思:指开辟边疆,扩展国土。
乐康(lè kāng)的意思:指身体健康、快乐安康。
茫茫(máng máng)的意思:形容无边无际,没有边界或方向,迷茫无助的状态。
民生(mín shēng)的意思:指人民的日常生活和生计。
千载(qiān zǎi)的意思:千年的时间。
秦皇(qín huáng)的意思:指秦始皇,形容统治者权力极大,威严无比。
骚屑(sāo xiè)的意思:形容言辞或行为轻佻、下流、猥亵。
圣治(shèng zhì)的意思:指治理国家或事物的方法高明,能使其达到和谐、安定、繁荣的境地。
天和(tiān hé)的意思:指天地之间和谐相处,形容世界太平、人民安乐。
王泽(wáng zé)的意思:指因权势而得到的财富和地位。
熙皞(xī hào)的意思:形容光明照耀,万物生辉。
行苦(xíng kǔ)的意思:指遭受艰辛,努力奋斗的意思。
雄豪(xióng háo)的意思:形容男子英勇豪迈、气概雄壮。
彝伦(yí lún)的意思:指河山的美景或人物的风采。
禹迹(yǔ jì)的意思:指古代传说中大禹治水时留下的痕迹,比喻善政的印迹或治理事物的痕迹。
昭彰(zhāo zhāng)的意思:明显,显著
征行(zhēng xíng)的意思:指出征行军或巡视。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薛瑄所作的《拟古四十一首》中的第八首。薛瑄,字德温,号敬轩,明朝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对儒家思想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
此诗通过对历史上的圣治与禹迹的追忆,以及对古代和谐社会的向往,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忧虑。诗中提到“圣治奠九有,禹迹亦茫茫”,赞美了古代圣明君主治理国家的功绩,禹的足迹遍布九州,象征着古代文明的辉煌。接着,“王泽既饶洽,彝伦复昭彰”描述了古代社会的繁荣与秩序,王恩遍及四方,道德规范得以彰显。
然而,诗人随后转向对现实的批判:“以兹熙皞世,举俗跻乐康。胡为古道非,极意开边荒。”他感叹于当今社会虽有繁荣,但偏离了古人追求和谐与道德的道路,过度扩张边境,导致战争频发,人民生活动荡不安。接下来的几句“征行苦锋镝,飞挽失耕桑。民生既骚屑,天和亦乖伤”描绘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以及自然与社会和谐被破坏的景象。
最后,诗人发出深沉的感慨:“广土竟何益,不救危与亡。兹事已千载,雄豪有秦皇。”他指出,尽管国土广大,却无法挽救国家的危机与灭亡。历史上的雄才大略之士如秦始皇,虽然在统一六国、开拓疆域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最终未能避免国家的衰败。这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以及对如何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深切忧虑。
整首诗通过对比古代与现实,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以及对当时社会问题的深刻洞察,体现了薛瑄作为思想家的敏锐观察力和人文关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