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蜩螗(tiáo táng)的意思:形容声音嘈杂、喧闹。
九夏(jiǔ xià)的意思:九夏指夏天的最后一个月,也就是九月。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时间的紧迫和急迫。
可听(kě tīng)的意思:指声音或音乐动听悦耳。
秋风(qiū fēng)的意思:秋天的风。也用来比喻寂寥、凄凉的情景或气氛。
丘园(qiū yuán)的意思:指智慧高深、学识渊博的人。
趋炎(qū yán)的意思:追随权势,投靠权贵。
无声(wú shēng)的意思:没有声音或没有发出声音。
月露(yuè lù)的意思:指月亮的光辉透过云层或树枝的缝隙透露出来,比喻事物已经显露出端倪或事情已有迹象发生。
作队(zuò duì)的意思:指同一方面的人或物相互配合,共同行动。
- 注释
- 蜩螗:蝉的一种,形容声音嘈杂。
秋风:指秋季的凉爽之风,与夏季炎热相对。
丘园:泛指乡村或园林,有隐逸之意。
趋炎:比喻依附权势。
- 翻译
- 炎热的夏天蝉鸣声嘈杂无法静听,秋风一起就悄然无声。
在皎洁月光下,身处田园之中,反而胜过那些趋炎附势、大声喧哗的人。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夜的静谧景象,诗人通过对蛩螗鸣声和秋风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界微小生命声音的欣赏,以及对月光下的个人宁静时刻的向往。
"九夏蜩螗不可听"一句,点出了蛩螗在炎热的夏季里难以听到其鸣声,这可能是因为夏日炎热,它们的声音被其他更响亮的自然声音所掩盖,或许是诗人想要表达一种对微小生命声音的关注和欣赏。
"秋风才动便无声"则描绘了秋风一至,蛩螗的鸣声即刻消失,这不仅形象地展示了自然界季节更迭中生命活动的变化,也暗示了一种生命力度过夏日而渐趋沉寂的意境。
"一襟月露丘园里",诗人转而描写自己置身于有月光和露水的丘园之中,这里的“一襟”形容了月光如同衣襟一般轻柔地笼罩在这个空间。这里是诗人心灵的避风港湾,也是他与自然对话的最佳时刻。
"却胜趋炎作队鸣"则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尽管蛩螗在秋风中已无声,但在月光下,这份宁静远胜过夏日那些喧嚣和热闹。这里,“却胜”二字透露出诗人对这份宁静的珍视,以及对于自然界微妙声音的深刻理解。
总体来看,诗人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自己对自然美好声音的欣赏,以及在秋夜中获得的一份宁静与满足。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与叔白、子乔话上党旧游
遥遥西郭门,出宿三十里。
禾稼盈秋陇,中田饶夏水。
时惊野凫飞,半夜相催起。
朝辞重邱城,暮投邯郸馆。
稍听赵人讴,始觉海乡远。
却送先归人,家言夜缱绻。
矗矗神头岭,直上何崔嵬。
晓度吾峪关,霜月正徘徊。
长兄骑马至,稚子亦先来。
上下留山亭,望见五龙山。
山中多松柏,郁郁浮云端。
自我居潞城,方暄已殂寒。
扰扰牛车鸣,日暮浊漳曲。
我行长子道,往事纷在目。
昔人不可作,荒居白日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