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宾主(bīn zhǔ)的意思:指客人和主人的关系,客人作为宾客,主人作为东道主。
不须(bù xū)的意思:不必,不需要
不比(bù bǐ)的意思:不相上下,不互相比较
登临(dēng lín)的意思:登上高处或高山,指登上高处以观赏美景或远望。
高处(gāo chù)的意思:指在高位的人容易受到冷落,也比喻位高权重的人容易受到攻击或遭遇困难。
广寒(guǎng hán)的意思:形容广阔的天空、明亮的月光。
鹤顶(hè dǐng)的意思:指头顶上长有白发,像白鹤的头顶一样。
京洛(jīng luò)的意思:指京都和洛阳两个古代重要的都城。
蜡屐(là jī)的意思:指人的脚穿上木头或蜡制的鞋子,形容行动迟缓、步履艰难。
离支(lí zhī)的意思:离开支撑的状态或情况
满目(mǎn mù)的意思:充满眼前,到处都是。形容景象壮观、美丽或繁荣。
梅里(méi lǐ)的意思:梅里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非常聪明、机智。
日照(rì zhào)的意思:阳光照射、明亮。
山川(shān chuān)的意思:山川指的是山和河流,代表着自然景观。
上林(shàng lín)的意思:指皇家园林,也用来形容花木繁盛、景色优美的地方。
台榭(tái xiè)的意思:指高大华丽的楼阁或宫殿。
往来(wǎng lái)的意思:往来是一个动词短语,表示来去、交流、来往等意思。
自宽(zì kuān)的意思:自我宽容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高处远眺的壮丽景色,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景观的和谐交融。首句“不须蜡屐上林端,高处登临眼自宽”开篇即点明了无需借助登山工具,站在高处就能尽览美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直接感受和高度的审美自信。
接着,“䆉稏风翻梅里白,离支日照鹤顶丹”两句,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风吹动䆉稏(一种植物)与梅树的白花,以及阳光照射下离支(荔枝)树上红艳的果实,生动地描绘了春日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季节更替与自然界的色彩变换。
“山川满目如京洛,台榭侵云类广寒”则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将眼前的景致与历史名城京洛相联系,用“台榭侵云”比喻高耸的楼阁直入云端,仿佛仙境一般,体现了作者对眼前景致的赞叹与向往。
最后,“宾主往来俱不远,如棠不比鲁侯观”两句,通过对比宾主之间的距离与鲁侯(古代诸侯)观赏景致的方式,强调了人与自然的亲近关系,以及在这种亲近中所感受到的愉悦与和谐,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刻理解和欣赏。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锐观察和细腻描绘,也蕴含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和审美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出都门作二首·其一
玉河汤汤流,白日冉冉度。
今晨驱我车,踟蹰即岐路。
言念肮脏人,敢有缨緌慕。
主圣实优容,班竹愧非据。
跌宕汉公卿,能垂特达顾。
游好眷失群,贵靡忘徒步。
贻之黄父言,送我青门驭。
绸缪邺中宴,哽咽河梁赋。
碣石日迢遥,浮云怅驰骛。
行者不可留,申章寄情愫。
除前一夕用韵酬秦陈朱三同僚枉集时秦有出守之命秦以恤刑使者行朱转左寺与余同署
长安节序总堪怜,去住相看况别筵。
观出蜚廉朝紫阁,馆开碣石傍青天。
茅柴半落屠苏后,苜蓿羞供粉荔前。
莫向路岐频击筑,酒人谁似和歌年。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