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杨林晚望》
《次杨林晚望》全文
清 / 郑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山头白气荒迷,旷望沟塍大堤

马过一风抬路去,春归七日办花齐。

衣冠蒙部新年里,烟树嵩明小海西

莫问旧时翻震事,万头赤子烂如泥。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气(bái qì)的意思:指呼气时从口鼻中排出的气体。

赤子(chì zǐ)的意思:指纯真无邪、忠诚坚贞的心。

春归(chūn guī)的意思:春天回来了。

大堤(dà dī)的意思:指宽阔高大的堤坝,比喻坚固稳定的基础或安全保障。

沟塍(gōu chéng)的意思:指沟渠和田垄。比喻平凡的事物或平凡的人。

海西(hǎi xī)的意思:指远离海洋的西部地区,也可用来形容地理位置偏远、边远的地方。

旧时(jiù shí)的意思:指过去的时光如同一场梦境般虚幻、逝去。

旷望(kuàng wàng)的意思:形容远眺、远望。

气荒(qì huāng)的意思:气荒指的是气候干旱严重,导致水源枯竭、农作物歉收的情况。在引申意义上,也可以表示资源匮乏或供不应求的状态。

山头(shān tóu)的意思:指事物的顶端或最高处。

小海(xiǎo hǎi)的意思:指小的水域或较小的海洋

新年(xīn nián)的意思:指每年的开始,即公历的1月1日,也指农历的正月初一。

烟树(yān shù)的意思:指烟雾缭绕的景象,也用来形容大火燃烧时升起的浓烟。

衣冠(yì guān)的意思:指外表的衣着和仪容,也可指人的仪表和品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幽而略带荒凉的山景图。首句“山头日白气荒迷”以日光与白气交织,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仿佛山头笼罩在一层轻纱之中,增添了几分迷离感。接着,“旷望沟塍尽大堤”则将视线拉远,展现出广阔的视野和人工开垦的痕迹,大堤横亘其间,既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改造,也暗示了土地的广阔与丰饶。

“马过一风抬路去”一句,通过马匹行进时带起的微风,生动地描绘了动态的场景,同时也隐喻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流转。“春归七日办花齐”则以春回大地、花开满枝的美好景象,表达了对生命复苏和自然循环的赞美,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向往。

“衣冠蒙部新年里,烟树嵩明小海西”两句,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与深度,将人物活动融入自然景观之中,展现了人们在新年之际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同时也暗示了地域的辽阔与文化的多样性。

最后,“莫问旧时翻震事,万头赤子烂如泥”一句,以一种深沉而略带忧郁的口吻,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世事无常的感慨,同时也提醒人们珍惜当下,关注民生疾苦,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与壮阔,也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社会思考,是一首富有情感与思想深度的作品。

作者介绍

郑珍
朝代:清   字:子尹   号:柴翁   籍贯:贵州遵义   生辰:1806—1864

郑珍(1806~1864)清代官员、学者。字子尹,晚号柴翁,别号子午山孩、五尺道人、且同亭长,贵州遵义人。道光十七年举人,选荔波县训导,咸丰间告归。同治初补江苏知县,未行而卒。学宗许郑,治经学、小学,亦工书善画,还是晚清宋诗派作家,其诗风格奇崛,时伤艰涩,与独山莫友芝并称“西南巨儒”。所著有《仪礼私笺》、《说文逸字》、《说文新附考》、《巢经巢经说》、《郑学录》等。
猜你喜欢

寄题钱山人园居·其二香雪馆

藤花白雪香,缤纷荫林樾。

谁当问字来,踏破瑶台月。

(0)

送可大行方山道中二绝·其一

马上朝朝望翠微,山中处处有泉飞。

人间岐路能如此,半点红尘不上衣。

(0)

为侯六悼妾六首·其六

惆怅东风恨万重,难将春梦觅仙踪。

香魂一逐行云去,知在巫山第几峰。

(0)

送思修上人西游少林参请

海上浮杯自落迦,参师名岳又天涯。

秋晴少室寒峰月,路绕黄河曲岸沙。

佛士此方开五叶,仙坛何处觅三花。

空门真境应无住,一钵随缘是岁华。

(0)

寄吴少溪宫录七十·其六十八送徐南龙令君北上

卢子城头问去踪,不堪别恨结遥峰。

春风几发河阳树,客路重趋蓟苑钟。

岂有明珠藏薏苡,惟馀长剑吐芙蓉。

浮云西北休愁思,霄汉还应雨露浓。

(0)

送侯大将军姊丈出镇贵阳·其二

平生结客少年场,一剑登坛镇夜郎。

马上山川连六诏,匣中风雨渡三湘。

情知壮志图龙额,无奈离愁数雁行。

别后相看万馀里,尺书几日过衡阳。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诗人
黄兴 陈独秀 刘少奇 光绪 爱新觉罗·福临 蒋彝 诸葛亮 郦道元 杨於陵 陈封怀 杜濬 毕构 班超 杨朱 张爱玲 石评梅 卜商 言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