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董邦达山水·其一》
《题董邦达山水·其一》全文
清 / 弘历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山自不言漠如无端何事起吟予。

为他山水佳处往往寻题趣有馀。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言(bù yán)的意思:指不说话,保持沉默。

何事(hé shì)的意思:表示问原因,询问事情的缘由。

佳处(jiā chǔ)的意思:指好处、优点、益处。

漠如(mò rú)的意思:漠如指冷漠无情、不关心、不在乎的样子。

山水(shān shuǐ)的意思:指自然风景,也用来形容艺术作品或人物的美丽和高尚。

他山(tā shān)的意思:指别人的经验和见解,可以作为自己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往往(wǎng wǎng)的意思:常常,经常

无端(wú duān)的意思:没有理由、没有根据、毫无道理

鉴赏

这首诗由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题董邦达山水(其一)》。诗中以山水为载体,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慨与欣赏。

首句“山自不言水漠如”,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画面,山峦沉默不语,水波平静如镜,展现出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这里的“水漠如”并非实际的沙漠之意,而是形容水面的平静与广阔,如同沙漠般辽阔。

次句“无端何事起吟予”,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触动与情感的流露。在这样的山水之间,诗人不自觉地被激发起了吟咏的欲望,想要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眼前景色的感受和思考。

后两句“为他山水幽佳处,往往寻题趣有馀”,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寻找并欣赏山水之美的过程。无论是山的雄伟还是水的柔美,都让诗人感到愉悦和满足,他在这些幽雅的自然景观中找到了乐趣,仿佛每一次的探寻都能带来新的发现和感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受。

作者介绍
弘历

弘历
朝代:清

猜你喜欢

晚秋同刘孟骧卢子初李德孚刘良倩家文度诸子宿白云寺分赋

风尘吾自厌,猿鹤遂为群。

一枕到明月,千峰卧白云。

疏钟花里度,清梵夜深闻。

渴向龙泉饮,应留肺腑芬。

(0)

寿

罗浮蜿蜒一万折,缥缈飞云隔天日。

西望三茅东二室,真气灵风莽相发。

中有紫髯白晰之神仙,黄麟玉麈秋金鞭。

朅来日夜游其巅,霓裳鹤氅何翩翩。

自言生年几千亿,往往相逢人不识。

反骨洗髓不可知,但是鸿濛有真迹。

日饮金茎露千石,醉来长啸山云白。

怀中一匕大飞丸,坐弄朱明日初出。

或时江上弹琅璈,手持龙角如持螯。

高歌忽入白云去,五岳不动青天高。

我闻其先有聃有白还有翱,万古仙灵钟彩毫。

精华忽复孕其子,错落霞光片片掌中紫。

只今少年文藻绝代无,会须一举淩风九万里。

古云徐卿百不忧,公亦滚滚生公侯。

他时更祝南山为君颂,可但是来往乾坤在十洲。

(0)

桃花行

春风渐暖春日长,夭桃片片生花光。

随风千枝拂画梁,酡颜映日红相当。

含情敛态出艳阳,飘然一树临金塘。

亭亭袅袅遥相望,朱为衣兮绿为裳。

红楼珠箔凝芬芳,恍如秦月明新妆。

盈盈晓露淡含香,霏微入户闻中堂。

临漪弄影纷纵横,高者若俯低者昂。

灼如静女晴当窗,婉如游丝动高杨。

千朵万朵压东墙,忽然如雨吹流黄。

有鸟有鸟鸣且翔,娟娟拂羽含宫商。

飞去飞来大树傍,蹴枝啄花何飘飏。

柔条密蕾不自防,轻盈历乱牵我肠。

愿言千载无相忘,欢乐秾华殊未央。

(0)

纪霰

岭外冬不雪,腊月常春和。

今年苦风雨,霁少阴恒多。

仲冬弦望来,积潦如江河。

大风起昨夜,海水增寒波。

吹天似吹纸,漭荡飞尘沙。

细雨不到地,冻结成霜华。

飘洒自将午,霏霏漫山阿。

向晚复成霰,杂雨来愈繁。

萧疏动林薄,淅沥声有加。

如珠飘玉盘,如风激清池。

幽人感异候,雪水思烹茶。

襭衽下庭阶,仰接造化施。

儿童助我喜,竞集擎枯荷。

顷刻霰盈手,倾盘堆素砂。

呼儿活炉火,呵手量露芽。

虽便茗碗乐,转觉忧心赊。

常恐被不足,敢惜寒夜徂。

寓目怆中怀,浩然发长嗟。

雨霰苦未息,举火仍几家。

纵为来年瑞,当此饥寒何。

(0)

三山驿晓发

孤客萧萧一叶?,片帆清晓挂秋风。

金鳌岚气开还合,螺女江流咽复通。

案牍暂消行乐里,逢迎浑付酒杯中。

谁云作吏无佳况,一日乘閒万虑空。

(0)

桃溪书院·其二

洞口桃花下碧池,淩云赋就及当时。

甘棠仰止垂高荫,文运新兴政在兹。

(0)
诗词分类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陶博吾 顾学颉 陈迩冬 吴梅 仇亮 王冷斋 陈衡恪 邱清泉 陈柱 姜忠奎 吕志伊 田桐 谭泽闿 翁文灏 陈从周 余菊庵 黄绮 陈仁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