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2日(农历三月廿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羊城秋怀十绝·其六寄语》
《羊城秋怀十绝·其六寄语》全文
明 / 郭之奇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须知荷叶避花开,长令清风拂座来。

寄语秋风爱惜莫教玉露减红腮。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爱惜(ài xī)的意思:珍惜、重视、爱护

寄语(jì yǔ)的意思:寄语指的是通过书信或口头传达的祝福、忠告或叮嘱。

莫教(mò jiào)的意思:莫教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意为“不要教”,表示拒绝他人的指导或教诲。

清风(qīng fēng)的意思:指清新、舒适的风。比喻清新的气息或环境。

秋风(qiū fēng)的意思:秋天的风。也用来比喻寂寥、凄凉的情景或气氛。

须知(xū zhī)的意思:必须知道的事情或要点

玉露(yù lù)的意思:指晶莹剔透的露水,比喻美好清新的事物。

鉴赏

这首诗以荷叶与荷花的关系为切入点,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和诗人的情感。首句“须知荷叶避花开”,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将荷叶与荷花之间的关系比喻为一种相互避让、和谐共存的状态,暗示了自然界中各种生命之间的微妙平衡。接着,“长令清风拂座来”一句,通过想象清风拂过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宁静致远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和追求。

后两句“寄语秋风同爱惜,莫教玉露减红腮”,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以“秋风”自喻,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态度,希望秋风能像他一样,对自然界的美好给予珍视和保护,避免任何可能破坏这种美好的行为。这里的“玉露”象征着荷花的娇嫩与美丽,“红腮”则是对荷花鲜艳色彩的生动描绘。诗人通过这一形象的比喻,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保护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忧思,担心美好的事物可能会受到损害或破坏。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也体现了他对和谐共生、保护自然环境的思考和呼吁,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郭之奇

郭之奇
朝代:明   字:仲常   号:菽子   籍贯: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   生辰:1607年-1662年

郭之奇(1607年-1662年),字仲常,号菽子,又号正夫、玉溪。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人。为南明大臣,历任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相当宰相)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率军转战闽粤滇黔抗清,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广西桂林为清将韦永福所俘,翌年殉国。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节。
猜你喜欢

沁园春

前日庐山,今日庐山,岂偶然哉。

喜青衫旧梦,轻车熟路,白云清兴,翠壁丹崖。

石镜光寒,香炉烟暖,晴雪飞空玉峡开。

天公意,欲先生健笔,洗尽尘埃。三年握手金台。

任意气、相期隘九垓。

恨征帆缥缈,秋风南浦,书灯冷落,夜雨西斋。

莲社香中,琵琶亭上,我念京尘无好怀。

君须记,怕雁回时节,早寄诗来。

(0)

苏武慢.至正八年夏和虞道园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消受北窗凉晓。

经卷熏炉,笔床茶具,长物任他围绕。

老子无情,年光有限,只似木人花鸟。

指凝云、数朵奇峰,曾见汉唐池沼。

还自笑,待老学蟫鱼,金题玉躞,书里便容身了。

阿对泉头,布衣无恙,占断雨苔风筱。

独鹤归迟,西山缺处,掠过乱鸦林表。

舞琴心三叠胎仙,坐到天高月小。

(0)

红绣鞋

无是无非心事,不寒不暖花时,妆点西湖似西施。

控青丝玉面马,歌金缕粉团儿,信人生行乐耳!

(0)

绿头鸭

胜花时。临风渺予思。

厌春妍、红娇绿姹,铅花只恁轻施。

湿模糊、难描树影,白鬅鬙、尽改松姿。裙溅冰泥。

鞋翻粉印,浣纱人倦洗胭脂。

青山老、丹移玉井,何处葛公祠。

断桥外、频催画桨,误击琼枝。

忆当年、阿苏小小,鸾箫能品参差。

紫云娘、双歌献酒,绿蓑翁、独钓成诗。

楼殿摇空,管弦作市,乐天有句寄微之。

观未足,朱帘尽卷,情怕雨丝丝。

谁呵手、戗金红上,装个狮儿。

(0)

木兰花慢.常熟徐氏山园

看红梅未了,搴杜若,结幽兰。

喜树遮云鬓,地开月面,竹亸风鬟。投竿。

钓鱼台下,似画舫、和雨阁前滩。

龙挂古藤千丈,鹤眠矮屋三间。跻攀。危磴小阑干。

松外倚高寒。且缓步寻诗,忘怀唤酒,满意看山。

斓斑。紫苔外晕,拂苍云、字字碧琅玕。

说与花间胜友,主人未可清闲。

(0)

和杨伯谦韵

酌酒长松下,垂萝拂酒杯。

异禽窥药鼎,乳鹿卧书台。

涧水穿林去,山云带雨回。

相期同结屋,不厌野人来。

(0)
诗词分类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诗人
李文田 侯方域 蓝鼎元 江为 郑畋 赵昀 梁潜 刘方平 李兆洛 冒襄 刘向 王渥 包节 吕思诚 张浚 冯溥 彭而述 顾野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