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2日(农历三月廿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美人临镜·其三》
《美人临镜·其三》全文
明 / 袁宏道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野艳云争出,幽閒萼并头

分明呈舞态,只是歌喉

西子不离水,绿珠长在楼。

娥英若令见,匣取洞庭秋。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并头(bìng tóu)的意思:并列在一起,共同出现或发生。

不离(bù lí)的意思:不分离、不离开

洞庭(dòng tíng)的意思:指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和未来发展趋势。

娥英(é yīng)的意思:形容女子美丽端庄。

分明(fēn míng)的意思:明显、清楚

歌喉(gē hóu)的意思:嗓音高亢悦耳,歌唱声音优美。

西子(xī zǐ)的意思:指美丽的女子。

野艳(yě yàn)的意思:形容外表华丽、奢华而不合时宜或不得体。

只是(zhǐ shì)的意思:仅仅,只不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美人在镜前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她的美丽与优雅。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将美人比作云中争艳的花朵、水中不离的西子、楼上的绿珠以及传说中的娥英,以此来赞美女人的独特魅力。

“野艳云争出,幽閒萼并头。” 开篇即以云和花为喻,生动地描绘了美人的容貌如同云中绽放的野花,既野性又幽静,同时又并排生长的花萼,暗示着她独特的个性和内在的和谐。

“分明呈舞态,只是欠歌喉。” 接下来,诗人进一步描述了美人的动作姿态,仿佛在舞蹈一般流畅自如,但似乎缺少了某种声音的伴奏,可能是指她尚未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或伴侣来展现自己的全部魅力。

“西子不离水,绿珠长在楼。” 这两句继续通过历史人物的典故来赞美美人,将她比作不离水的西子(西施),以及常在楼上的绿珠,强调了她的美丽与高雅,同时也暗示了她如同这些古代佳人一样,有着难以忘怀的魅力。

“娥英若令见,匣取洞庭秋。” 最后,诗人想象如果娥英(传说中的仙女)见到这位美人,会从她的宝匣中取出洞庭湖的秋天,以此来表达对美人之美的极致赞美。这里的“洞庭秋”不仅象征着季节之美,也暗含着对美人独特气质的深刻赞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美人的多角度描绘,展现了其内外兼修的卓越魅力,以及诗人对其由衷的赞美之情。

作者介绍
袁宏道

袁宏道
朝代:明   字:中郎   号:石公   籍贯: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   生辰:1568~1610

袁宏道(1568年12月23日─1610年10月20日),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复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后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
猜你喜欢

阮郎归.为李长源赋

帝城西下望西山。城居岁又残。万家风雪一家寒。

青灯语夜阑。人鲊瓮,鬼门关。无穷人往还。

求官莫要近长安。长安行路难。

(0)

满庭芳.赠众女姑

嫌风怕日,爱惜容仪。画堂深处相宜。

对镜梳妆,整理金缕罗衣。

因闻风仙蝉蜕,慕真修、决烈无疑。

弃华丽,便蓬头垢面,布素归依。

昔日灵根受病,知今却,须当下手亲医。

搬运身中日月,直接天涯。

自然木金成宝,现神珠、晃曜清沂。

主知道,这些儿,不可思议。

(0)

满庭芳.刀圭法

日月交宫,虎龙共处,不分南北东西。

五方秀气,攒聚结刀圭。

十二时中锻炼,尖锋上、迸出光辉。

堪安把,住行坐卧,恣意倒颠携。

添钢增刃快,断除六贼,消灭三尸。

便往来挥动,剖判昏迷。

谁信无中妙用,变成个、惺洒婴儿。

修真理,因师传授,转付友人知。

(0)

满庭芳

人居浮世,身是浮生。贪婪浮利浮名。

有若浮云聚散,无准无凭。

浮华不坚不固,似浮沤、石火风灯。

浮虚事,奈人人不悟,却以为荣。

儿女金枷玉杻,厅堂是,囚房火院迷坑。

妻妾如刀似剑,近著伤形。

无常苦中最苦,细寻思、胆颤心惊。

諕得我,便回头,却做修行。

(0)

清心镜.赠王庵主

养家时,甚情况。被妻男逼得,有如心恙。

竞利名、来往奔波,忒劳嚷劳嚷。学道来,常坦荡。

除性命二字,别无妄想。

占清闲、自在逍遥,好豁畅豁畅。

(0)

浣溪沙.赠马姑姑

玉女瑶仙佩玉瓢。芰荷香里弄风飙。

西江月内采芝苗。

九转功成长寿乐,三田宝结恣逍遥。

迎仙客去上清霄。

(0)
诗词分类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诗人
何焯 谢混 鸠罗摩什 可朋 金俊明 陈文述 贺兰进明 虞仲文 舒元舆 焦循 刘定之 李从善 嵇璜 鲍令晖 李元度 裴秀 傅尧俞 孔绍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