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应(bù yīng)的意思:不应指的是不应该,表示某种情况或行为是不应该发生或存在的。
传志(chuán zhì)的意思:传承志向,传播志愿
父子(fù zǐ)的意思:指父亲和儿子之间的关系。
隔墙(gé qiáng)的意思:指隔离、分隔,形容关系疏远,缺乏交流。
家父(jiā fù)的意思:指父亲或家长。
阑珊(lán shān)的意思:指事物的兴盛或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开始衰退或停滞不前。
启蛰(qǐ zhé)的意思:启蛰是指春天来临时,动物从冬眠状态中苏醒过来,开始活动的意思。也用来比喻事物从休眠、停滞状态中恢复活力,重新兴盛起来。
气候(qì hòu)的意思:指天气适宜,风和日丽,雨水适量,对农作物生长有利。
入耳(rù ěr)的意思:指言语或声音听起来舒服、顺耳。
岁事(suì shì)的意思:岁数的事情;年纪大的人的事情
同异(tóng yì)的意思:指事物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夏令(xià lìng)的意思:指夏季的时候。
灾祥(zāi xiáng)的意思:指灾难和吉祥同时发生,有灾有祥。
-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周瑛的《除夕闻雷》描绘了岁末时节,诗人被雷声惊醒的情景。首句"岁事阑珊气候分",写出了年终岁尾,天气渐转的时节特征。"雷声忽向枕边闻",形象地展现了除夕之夜,不期而至的雷鸣给诗人带来的意外和震撼。
"隔墙疑是邻烧竹,入耳惊为野聚蚊",诗人将雷声误以为邻居烧竹的声音或是野外蚊群的嘈杂,生动地刻画出雷声在静夜中的错觉与惊扰。"启蛰不应先夏令",诗人借此表达对雷声提前打破冬眠季节的不解,暗示着自然界的异常。
"警聋似欲破酋氛",雷声仿佛在警告人们,像是要驱散笼罩在心头的某种不安或困境,这里的"酋氛"可能暗指政治或社会的阴霾。最后,诗人以刘家父子对雷声的不同解读作结,"刘家父子多同异,传志灾祥说正纷",反映出在面对自然现象时,人们的看法和解释各有分歧,反映出对灾祥的不同理解。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除夕夜的雷声,寓言般地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变化的观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