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淮阴路,荒城接楚原。
《经漂母墓》全文
-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恭的《经漂母墓》描绘了一幅寂寥而感怀的历史画面。首句“寂寞淮阴路”以淮阴这条古老的道路为背景,渲染出一种荒凉与孤独的气氛。淮阴是韩信的故乡,而漂母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诗人借此暗示了对历史人物的追思。
次句“荒城接楚原”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荒芜,将读者带入到一片辽阔而无人问津的土地,连接着曾经的楚国大地,增加了历史的厚重感。
“谁能怀漂母,曾此饭王孙”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漂母无私援助韩信的深深敬仰,以及对自己无法像古人那样知恩图报的自省。漂母曾在此款待落魄的韩信,给予他生命的延续,这种深情厚谊令人动容。
“孤冢今犹在,千金不复论”描绘了漂母墓的孤独与永恒,暗示了世事变迁,但这份人情之重却超越了金钱的价值。诗人感慨万千,认为自己虽有心报答,但已无处可去,只能表达自责和无奈。
最后两句“自惭非国士,兹去向何门”直抒胸臆,诗人自谦并非国士之才,如今离开,不知应投奔何处,流露出一种迷茫和失落的情绪,同时也表达了对漂母精神的深深敬仰和自我反思。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漂母墓的描绘,寓言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自我价值的追寻,具有浓厚的历史人文气息。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赋得贤不家食
尚贤天所祐,济世业方崇。
无取玉藏椟,有如虎啸风。
辟明仰虞帝,吐握式周公。
相得惟神契,弗殚倾耳聪。
养期食家不,交必出门同。
吉也拔其汇,亨哉畜以通。
士恒资显德,君亦待弘功。
易理谁诠释,子渊颂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