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卢 鸿 草 堂 图 宋 /苏 辙 昔 为 太 室 游 ,卢 岩 在 东 麓 。直 上 登 封 坛 ,上 夜 茧 生 足 。径 归 不 复 往 ,峦 壑 空 在 目 。安 知 有 十 志 ,舒 卷 不 盈 幅 。一 处 一 卢 生 ,裘 褐 荫 乔 木 。方 为 世 外 人 ,行 止 何 须 录 。百 年 入 箧 笥 ,犬 马 同 一 束 。嗟 予 缚 世 累 ,归 来 自 茅 屋 。江 千 百 亩 田 ,清 泉 映 修 竹 。尚 将 逃 姓 名 ,岂 复 上 图 轴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年(bǎi nián)的意思:百年表示一百年的时间,也指很长时间。常用于形容事物的持久和历史悠久。
百亩(bǎi mǔ)的意思:指面积很小,只有百亩的田地。形容贫穷、贫困。
不盈(bù yíng)的意思:不满足,不足够。
登封(dēng fēng)的意思:指封建时代官员到达任职地点后,上报到朝廷,表示正式就任。
东麓(dōng lù)的意思:指东方的山脚下,多用来形容人才辈出的地方。
封坛(fēng tán)的意思:封闭酒坛,比喻不交朋友,不与外界接触。
归来(guī lái)的意思:返回原处或归还原处。
何须(hé xū)的意思:表示不需要或没有必要做某事,也可以用来劝告别人不必要的行动。
江干(jiāng gān)的意思:江河的岸边,指江河边的地方。
卢生(lú shēng)的意思:指一个人在某种情况下表现得非常勇敢、坚定,不畏困难或危险。
峦壑(luán hè)的意思:形容山峰和山谷错落有致,形成峻峭的地貌。
茅屋(máo wū)的意思:指简陋的房屋或住所。
乔木(qiáo mù)的意思:比喻人的思想、行为或事物的本质高尚、不同寻常。
箧笥(qiè sì)的意思:指文书、文件等积存的很多。
裘褐(qiú hè)的意思:指穿着朴素,衣着简单,不注重外表和装饰。
犬马(quǎn mǎ)的意思:形容对人非常忠诚、尽心尽力,如同对待狗和马一样。
世外(shì wài)的意思:世外意指远离尘嚣的世界,指的是远离尘世、宁静幽远的地方。
世累(shì lèi)的意思:世代相传的负担和责任。
舒卷(shū juàn)的意思:形容心情舒畅,轻松自在。
太室(tài shì)的意思:指官员的住宅,也泛指官员家庭。
同一(tóng yī)的意思:相同或一致
图轴(tú zhóu)的意思:指人物形象或事物的描绘、描述。
外人(wài rén)的意思:指不属于某个团体或群体的人,也指不熟悉或不了解某个地方、环境或事物的人。
姓名(xìng míng)的意思:指一个人的姓和名字,用来表示个人身份。
行止(xíng zhǐ)的意思:指一个人的言行举止、行为举动。
修竹(xiū zhú)的意思:指人品修养高尚,如同修剪整齐的竹子一般。
一夜(yī yè)的意思:指短暂的时间内发生的事情或变化。
一束(yī shù)的意思:指一束由多个相同物品或相似物品组成的东西,也可引申为一群人或一系列事物。
在目(zài mù)的意思:指在眼前、在视野内。
直上(zhí shàng)的意思:迅速向上升起或发展;直接上升而不停留。
世外人(shì wài rén)的意思:指远离尘嚣的人,不与世俗纷扰的人。
- 翻译
- 从前在太室山游玩,卢岩位于东边山坡。
直接攀登封禅坛,一夜之间脚生茧仿佛蚕丝抽成茧。
返回不再去,山峦沟壑只留在眼前。
哪知道我有十个愿望,却无法全部写满一尺幅。
每个卢生的经历,穿着粗布衣裳藏于大树下。
我正做着世外之人,行动和停留都不必被记录。
一生的岁月收入箱箧,如同对待犬马一样被捆束。
感叹我被世俗牵累,归来后只有茅屋为家。
江边有一百亩田地,清澈泉水映照着修长的竹子。
我还想隐藏身份,怎会再登上画卷之中。
- 注释
- 太室:古代山名,位于河南省。
卢岩:山中的一个地点。
登封坛:古代祭祀天地的场所。
茧生足:形容行走艰难,如蚕丝般缠绕。
峦壑:山峦和山谷。
十志:十个未实现的愿望。
裘褐:粗布衣服。
世外人:超脱尘世的人。
图轴:画卷或绘画的轴装。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卢鸿草堂图》,描绘了诗人对卢鸿隐居生活的想象和感慨。首句“昔为太室游”回忆过去游历太室山的经历,卢岩位于东麓,暗示着卢鸿的隐居之地。接下来的诗句通过“直上登封坛,一夜茧生足”形象地写出卢鸿决心隐居的决心,仿佛一夜之间脚上生出茧子,象征着与尘世的割舍。
“径归不复往,峦壑空在目”表达了诗人对卢鸿不再返回尘世的敬佩,卢鸿的隐居生活如画般留在眼前。诗人感叹卢鸿的淡泊名利,他的志向虽多,但并未体现在世俗的功名之中。“一处一卢生,裘褐荫乔木”描绘了卢鸿简朴的生活,身披粗布衣裳,生活在大树之下,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方为世外人,行止何须录”进一步强调卢鸿超然物外的态度,他的行为举止无需被世人记录。然而,即使如此,诗人仍感慨卢鸿的一生如同画卷般被珍藏,连同他的宠物也一同被置于箱箧之中。诗人自比卢鸿,感叹自己也被世俗束缚,但希望能回归自然,拥有像卢鸿那样的茅屋和田园生活。
最后两句“尚将逃姓名,岂复上图轴”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不愿再追求名利,只想逃避尘世的喧嚣,不再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整首诗以卢鸿的隐居生活为引,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渴望和对名利的淡泊。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