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郑贵妃金书观音普门品经·其四》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主人公手持一卷珍贵的经书,名为《观音普门品经》,可能是为了表达对观音菩萨的虔诚和对郑贵妃的敬意。"弥戾消除"暗示着希望通过诵读此经消除罪孽或困难,"一卷携"则体现了经书的轻便与重要性。"名香三沐写恩私"进一步强调了对佛法的尊重和对贵妃私人恩情的铭记,通过焚香三次以示郑重。
"隃麋清谨堂恭进"描述了在洁净的隃麋墨下,书写者态度庄重地将经文呈献给贵妃,"呵手绵绫裹笔时"则细致入微地描绘了书写者在寒冷中用呵气暖手,小心翼翼地用绵绫包裹笔尖的动作,展现了书写过程中的虔诚和细心。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示了对佛教信仰的虔诚以及对宫廷生活的尊崇,体现了清朝宫廷文化中对宗教活动的重视和个人情感的寄托。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湖阔兼云雾,楼孤属晚晴。
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
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
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
送沈仓曹赴江西
落日驱单骑,凉风换袷衣。
远鱼传信至,秋雁趁行飞。
洛下閒居住,城东醉伴稀。
莫辞船舫重,多觅酒钱归。
沁园春·其一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
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蒙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