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送小儿会乡试(其四)》由明代诗人庄昶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参加科举考试的子女的深切关怀与期望。
首句“桂花一树几人分”,以桂花树象征科举考试的机遇,暗示众多学子如同桂花树上的花朵,各自追求着那难得的机会。桂花的香气和美丽在这里被赋予了对知识与才华的赞美,同时也隐含了竞争的激烈。
次句“吃著三场应举文”,形象地描绘了参加科举考试的过程,即需要经过三次考试的严格筛选。这里的“吃著”是一种生动的说法,意味着考生们为了获取功名,必须付出辛勤的努力,准备充分的应试文章。
第三句“富贵汝知何物是”,直接提出了对财富与地位的思考。在古代社会,科举是通往富贵的重要途径,但诗人在此提出疑问,引导读者思考真正的富贵是什么。这不仅是对子女的教诲,也是对当时社会价值观的一种反思。
最后一句“浮云之外且浮云”,以“浮云”比喻世事无常,强调了富贵并非永恒不变,暗示了对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同时,这句话也寄托了诗人对子女未来的美好祝愿,希望他们能够超越物质的追求,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世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寓言式的表达,既展现了对科举制度的深刻洞察,又蕴含了对人生价值的深思,体现了庄昶作为一位学者兼官员的智慧与人文关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吉祥寺旧名永寿初李昪为徐温养子徐知训不能容置酒欲杀之行酒吏刁彦能以手爪昪悟而逃伏此寺山谷作记无咎书
招提一径入垂杨,翠竹千竿粉箨香。
正要银丝好看客,不须雪乳苦搜肠。
兴亡徐李一弹指,文字晁黄两擅场。
八十老僧无个事,犹将经卷佞空王。
题瑞松亭
德积固有源,吉卜可无地。
要知青囊术,讵尽黄壤计。
翁族鼎七闽,籍甚月旦议。
五车闻善训,三迁见深意。
父子兄弟间,接武广寒桂。
世方慕朱紫,此道非我贵。
而今二阮贤,风雅果未坠。
婆娑竹林下,颇用文章戏。
诸郎赤凤麟,唾手可高位。
惟松岁寒质,似抱君子器。
伟此无情物,胡然效斯瑞。
天人理则悬,声闻在交际。
我行几千里,岁晚飘零至。
升亭整素冠,敬仰动长喟。
冢木助芊芊,前山益佳气。
白泽荷花
故老相传白泽湖,旌阳一濯洁难污。
只今尚见荷花在,未识神仙更有无。
水龙吟.中秋
晚来轻拂,游云尽卷,霁色寒相射。
银潢半掩,秋毫欲数,分明不夜。
玉琯传声,羽衣催舞,此欢难借。
凛清辉,但觉圆光照影,冰壶莹、真无价。
闻道水晶宫殿,惠炉薰、珠帘高挂。
琼枝半倚,瑶觞更劝,莺娇燕姹。
目断魂飞,翠萦红绕,空吟小砑。
想归来醉里,鸾篦凤朵,倩何人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