爇灰散四林,勿占檀那地。
《偈》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僧人志端所作的偈语,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佛法和修行的理解与感悟。
“年来二月二,别汝暂相弃。” 开篇即以时间点“二月二”引入,暗示了某种轮回或转换的时刻。诗人在此与某人或某物暂时分离,这不仅仅是物理上的别离,更深层地触及了精神层面的自我超越与放下。
“爇灰散四林,勿占檀那地。” “爇灰”意为焚烧灰烬,象征着心灵的净化与重生;“四林”则代表四方、一切,意味着这种净化与重生是普遍而无边的。而“檀那地”在佛教中常指供养之地,此处可能暗喻了对物质、名利等世俗追求的放弃,强调了修行者应专注于内在精神的成长,而非外在的占有与积累。
整首偈语通过简短的诗句,传达了佛教中关于放下、净化与精神成长的重要理念,体现了禅宗中“见性成佛”的思想,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佛法,实现内心的觉醒与解脱。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社日游云门山
不须扶我自登山,脚力能胜十八盘。
一字雁低头上过,两城人细掌中看。
虽知北户缘尤在,却笑南柯梦未阑。
忽见归云应是信,满襟先得洞天寒。
题卧陶轩
不为形役心方纵,乘化悠悠岂须控。
归去来兮归自公,北窗高卧南来风。
吹我飘飘骨毛耸,恐是洪涛浸清梦。
八月仙槎偶相送,寥廓孤飞与谁共。
天机不逐纤尘动,折腰五斗非君俸。
静挂山图探遥趣,閒眄庭柯荐幽哢。
君置弦徽贻我声,我遗耳目知君情。
相知之流乐如是,五柳鸣蜩谩如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