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楚俗(chǔ sú)的意思:楚地的风俗习惯。指楚国的风俗习惯,也泛指楚地的风俗习惯。
吊祭(diào jì)的意思:指为了纪念先人或神明而进行祭祀,表达对逝去的人或神灵的敬意和哀思。
汩没(gǔ mò)的意思:指水流湍急,声势浩大,形容水势汹涌。
榴花(liú huā)的意思:比喻美丽而短暂的事物。
流传(liú chuán)的意思:指信息、事物等传递、传播或传承下来。
旅泊(lǚ bó)的意思:指旅途中的暂时停留
他乡(tā xiāng)的意思:指离开自己的家乡,到别的地方生活或工作。
吾道(wú dào)的意思:指自己的道理、原则、信仰等。也表示坚持自己的主张,不受他人影响。
湘累(xiāng lèi)的意思:形容人或物处于疲惫不堪的状态。
英雄(yīng xióng)的意思:指勇敢、有胆识、有才干的人。
终穷(zhōng qióng)的意思:终穷意为最终一无所有或最终走投无路。
竹叶(zhú yè)的意思:指隐居谦逊之人,比喻低调而有才华的人。
-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袁易的《重午客中三首(其一)》,在端午节客居他乡的背景下,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追思与感慨,以及对人生道路的思考。
首句“往恨湘累远”,开篇即点出对屈原的怀念之情,虽时间久远,但情感依旧深厚。接着“他乡楚俗同”一句,指出尽管身处异乡,但端午节的习俗与故乡并无二致,这种共通的文化背景让诗人感到一丝慰藉。
“流传存吊祭,汩没见英雄。”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屈原的敬仰之情。无论是流传下来的祭祀活动,还是历史长河中的英雄事迹,都让人感受到屈原精神的永恒与伟大。这里既有对屈原个人命运的同情,也有对历史英雄的崇敬。
“竹叶于人绿,榴花此日红。”这两句描绘了端午节的自然景观,绿竹与红榴花相映成趣,不仅增添了节日的色彩,也寓意着生命的活力与希望。竹叶和榴花在这里成为诗人情感寄托的载体,象征着坚韧不拔和生机勃勃的精神面貌。
最后,“未须嗟旅泊,吾道岂终穷。”诗人以豁达的态度面对客居他乡的生活,认为即使身处异乡,人生的道路也不会就此终结。这句话既是对自身处境的自我激励,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端午节的习俗和自然景象,巧妙地融入了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对人生道路的思考,以及对生活态度的表达,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寄贺柯明府
世乱隳节义,临危忘大伦。
此风何可长,此恨何由申。
仲尼忧万世,作经因感麟。
往者宋元间,适逢大运屯。
仰天泣者谁,屈指张陆文。
临事诚已疏,哀歌竟云云。
一正天地纲,我祖圣以神。
缺典谁表章,厓山莽荆榛。
寥寥二百年,大忠起江濆。
慈元庙继作,烂映厓山云。
近者阳江尹,一念何精勤。
作祠比厓山,两庙存三仁。
大封赤坎墓,昭昭惬众闻。
深悲鱼腹冷,一跃海门春。
厓海风波隔,阳江面目新。
自然声气应,坐使风俗淳。
短卷心先贺,神交梦每亲。
琢词告万世,老病敢辞君。
送夏官郎中叶廷茂还京
叶君风仪何楚楚,早岁登科入枢府。
沧海明珠天下珍,丹山彩凤人争睹。
才高绩最登大夫,职方万里时披图。
九伐简书劳钜笔,军国重事资嘉谟。
昨承简命来南国,选送降胡助诛贼。
梁公云起促归心,张翰风高急行色。
锦衣过乡天已霜,黄柑紫蟹荐寿觞。
受封双亲足怡悦,九峰山色增辉光。
却忆匡南曾聚首,共泛鄱湖醉春酒。
瞬息流光十八年,君处清华我奔走。
苍梧重会又别离,把酒话旧情难为。
庙廊虚位正相待,好展经济匡明时。
与冯宪副朱挥使昆仲游东禅
幽怀不能遣,与客游东禅。
东禅景何如,缭绕水竹笼云烟。
东堂长老号玉田,精彩矍铄神气全。
匆闻门外车马声,倒屣迎我忻忻然。
自言门巷好杉树,亲手栽植今参天。
登堂坐我蒲团上,妙香香茗时时传。
唤来高徒聪上人,颐指气使勤周旋。
须臾开筵列尊俎,款留甚觉心诚虔。
英豪宪副天下士,老成挥使人中贤。
更誇玉雪美公子,好诗好礼今无前。
携得仙家施小童,长歌大雅声清圆。
玉田欢感呼行者,青天歌舞齐联翩。
一派仙音众侧耳,重斟美酒烹肥鲜。
案头石砚压锦笺,墨浆如膏笔如椽。
诸僧罗拜不肯起,阑门索我留诗篇。
君不见远公结社住白莲,一招靖节贤名传。
又不见昌黎有书遗大颠,美誉烜赫垂千年。
愧我无能继古作,爱此光景徒流连。
草草留题拂衣去,何须更问三生缘。
《与冯宪副朱挥使昆仲游东禅》【明·韩雍】幽怀不能遣,与客游东禅。东禅景何如,缭绕水竹笼云烟。东堂长老号玉田,精彩矍铄神气全。匆闻门外车马声,倒屣迎我忻忻然。自言门巷好杉树,亲手栽植今参天。登堂坐我蒲团上,妙香香茗时时传。唤来高徒聪上人,颐指气使勤周旋。须臾开筵列尊俎,款留甚觉心诚虔。英豪宪副天下士,老成挥使人中贤。更誇玉雪美公子,好诗好礼今无前。携得仙家施小童,长歌大雅声清圆。玉田欢感呼行者,青天歌舞齐联翩。一派仙音众侧耳,重斟美酒烹肥鲜。案头石砚压锦笺,墨浆如膏笔如椽。诸僧罗拜不肯起,阑门索我留诗篇。君不见远公结社住白莲,一招靖节贤名传。又不见昌黎有书遗大颠,美誉烜赫垂千年。愧我无能继古作,爱此光景徒流连。草草留题拂衣去,何须更问三生缘。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40967c6ae5eec6d0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