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将过万桥用前韵寄大年先之》
《将过万桥用前韵寄大年先之》全文
宋 / 王十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三年在阜不鸣飞,侧翅俱从旧路归。

德量宽真耐事沈郎诗瘦不胜衣。

都缘有职供甘旨可是无心恋阙闱。

酒发葡萄螯斫雪,定知此愿不吾违。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胜(bù shèng)的意思:形容无法胜过或不胜任某种情况或事物。

德量(dé liàng)的意思:指一个人的品德和才干。

甘旨(gān zhǐ)的意思:指美味可口的食物,也可用于形容事物的美好、令人满足的感觉。

可是(kě shì)的意思:表示转折、对比关系,用于引出不同于前面所说的事实、情况或观点。

恋阙(liàn quē)的意思:形容人对官位、权势等追求不已,贪恋权位。

耐事(nài shì)的意思:能够承受困难和挫折,不轻易放弃。

葡萄(pú tɑo)的意思:指人争夺利益,互相争斗,最后都没有得到。

沈郎(shěn láng)的意思:指沉默寡言、不轻易表露心迹的男子。

胜衣(shèng yī)的意思:比喻外表华丽而内里贫乏。

师德(shī dé)的意思: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标准。它包括对学生的关爱、尊重和引导,以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无心(wú xīn)的意思:没有心思或意愿去做某事

不胜衣(bù shèng yī)的意思:指衣服不够穿,形容贫穷。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十朋所作的《将过万桥用前韵寄大年先之》。诗中描绘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过往岁月的回忆。

首句“三年在阜不鸣飞”,以鸟喻人,形象地表达了友人在外漂泊多年,历经风霜,内心虽有千言万语,却难以表达的情境。接着,“侧翅俱从旧路归”一句,描绘了友人即将归来的情景,充满了期待与喜悦。

“师德量宽真耐事,沈郎诗瘦不胜衣”两句,赞美友人的品德高尚,如同师德一般宽广,能够包容一切;同时,也以沈约(字休文,号休上人)的诗句来比喻友人才华横溢,但生活简朴,衣着单薄。

“都缘有职供甘旨,可是无心恋阙闱”两句,表达了友人虽然有官职在身,能够供养家人,但却没有留恋朝廷的心思,可能是因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或是对家庭责任的重视。

最后,“酒发葡萄螯斫雪,定知此愿不吾违”两句,预想友人归来后,可以一同品尝美酒佳肴,享受生活的乐趣,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来的期待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与友人间深厚的情感联系,以及对友情、生活态度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王十朋

王十朋
朝代:宋   字:龟龄   号:梅溪   生辰:1112-1171

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出生于乐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梅溪村。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中进士第一,被擢为状元,先授承事郎,兼建王府小学教授。王十朋以名节闻名于世,刚直不阿,批评朝政,直言不讳。 
猜你喜欢

九日雨

近海高秋蜃气侵,更愁寒雨苦登临。

河山不到一翁眼,松菊相怜百岁心。

把茗欲当陶令酒,闭门聊效杜陵吟。

青溪何事断肠处,独对流泉霜露深。

(0)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其二十六

出门遂觉远,仍在此山丘。

独自有馀乐,于人无复求。

绿畴眠白鹳,赤土涂黄牛。

所向何曾异,从生至白头。

(0)

悼旋庵湛都寺六首·其五

行业人天重,因缘吾道轻。

庄生宁厌死,尚子欲如生。

易引丹霄步,难辞荆棘行。

洪波鼓冥壑,长人亦自惊。

(0)

康熙庚戌孟秋制府周彝初持服北归道出韶石订入山不果赋诗三首奉柬兼以为别·其二

孝治兴朝重,覃恩守制还。

哀音联北雁,遗爱见南蛮。

愿深楼至后,心许懒残閒。

渺渺江云暮,停舟何处湾。

(0)

秋雁二首·其一

雪消方北迈,霜动又南征。

生自冱寒地,曾无炎热情。

河山今古暂,云水去来轻。

为爱空潭影,长留秋月明。

(0)

送真诠化米

庐山有山叟,弗与王侯友。

晚年居庐山,一路植榆柳。

两年柳叶长,相将荫南亩。

荫多稻苗稀,年荒岂柳咎。

风雨非不时,苗虫酷天狗。

去年工食繁,麦粥苦已久。

今岁秋无收,遑以恤其后。

有衲辞出山,所欲给众口。

众口诚待哺,志操非可苟。

元亮频叩门,礼义看授受。

饥饱信当时,平生安足负。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韩肖胄 孙周卿 崔子向 封彦卿 乐昌公主 孙偓 刘羲叟 畅诸 吕让 裴耀卿 阎济美 郭茂倩 李宗勉 毕世长 傅光宅 李阳冰 祝钦明 蔡延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