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卉(bǎi huì)的意思:形容花草繁盛,各种各样的花草。
不存(bù cún)的意思:不存在、无法实现
道边(dào biān)的意思:指在道路旁边。
飞絮(fēi xù)的意思:指风吹动柳树或榆树时,树上的絮子像雪花一样飞舞的景象。比喻事物繁多、纷乱不堪。
家人(jiā rén)的意思:指亲属、家庭成员。
老子(lǎo zi)的意思:指自称,用于自傲、自夸的口气。
了不(liǎo bù)的意思:表示事情已经完成或已经彻底了结,没有任何遗憾。
明节(míng jié)的意思:指坚守正义、遵循原则、不受外界诱惑和压力的节操和品德。
乞墦(qǐ fán)的意思:指乞求他人的庇护或帮助。
清明(qīng míng)的意思:指春天草木繁茂、万物复苏的时节,也指清晨的时光。
日落(rì luò)的意思:日落,太阳从地平线下降,天色渐暗的现象。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事物或人的衰落、结束或消亡。
无痕(wú hén)的意思:没有留下痕迹或迹象
野祭(yě jì)的意思:野外举行的祭祀仪式,比喻做事不经过正规程序或违背规则。
子来(zǐ lái)的意思:指事物或情况突然发生或出现。
醉饱(zuì bǎo)的意思:形容吃得很饱,喝得很醉。
作吏(zuò lì)的意思:指担任官吏或从事官僚职务。
清明节(qīng míng jié)的意思: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四月初四或初五,是祭祖和扫墓的节日。
- 注释
- 百卉千花:各种各样的花朵。
堕溪:落入溪水中。
飞絮:柳絮飘飞。
无痕:没有留下痕迹。
家人:家庭成员。
自作:自行安排。
清明节:中国传统节日,扫墓祭祖。
绿暗村:绿色浓郁的乡村。
日落:傍晚时分。
啼鸦:啼叫的乌鸦。
野祭:乡村的野外祭祀活动。
颓垣:破败的墙垣。
醉饱:喝得大醉。
休相避:不必躲避。
作吏:做官。
乞墦:像乞丐一样在坟场乞食,比喻做官卑微。
- 翻译
- 百花千花已不再盛开,溪流中飘落的柳絮痕迹全无。
家人自己安排了清明节,我这老者来到满眼翠绿的乡村。
夕阳下乌鸦跟着乡间祭祀声叫唤,雨后荒草爬上破败的墙头。
路边喝醉的人不必再回避,做官却要像乞丐一样羞耻。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陆游在寒食节途经临川道中的所见所感。首句“百卉千花了不存”,写出了春天已逝,百花凋零的景象,暗示了时光的流转和生命的无常。次句“堕溪飞絮看无痕”,进一步描绘了柳絮飘落水面,踪迹难觅,象征着生命的消逝悄无声息。
接下来,“家人自作清明节”表达了对传统节日清明的感慨,家人为亡者扫墓,而诗人自己则置身于“绿暗村”,这里“绿暗”二字寓含了乡村的宁静与荒凉。日落时分,“啼鸦随野祭”增添了哀伤的氛围,雨后“荒蔓上颓垣”更显凄凉,显示出自然与人世的衰败。
尾联“道边醉饱休相避,作吏堪羞甚乞墦”,诗人借酒浇愁,感叹身为官吏却无法改变现实,甚至不如乞丐还有尊严,表达了对仕途失意和人生无奈的深深感慨。整首诗以景寓情,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对世事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始居朱明洞馆示洗奕倩秋官刘应言贰尹诸子
畴昔访朱明,淩晨斯板筑。
不谓四无邻,山深又多木。
兹予入宅初,朋从宵秉烛。
就榻拥被吟,病惫欣自足。
自足夫何为,我生得初服。
玉女峙北方,麻姑在西麓。
暇蟆岌南临,呵禁护我屋。
东海洪涛舂,鸡鸣观日浴。
闲从素心人,时来道心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