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冠能误甫,休忆早充宾。
既得林间趣,甘为局外人。
屡典衣偿直,因痴不恨贫。
典衣(diǎn yī)的意思:指代典型的服饰,也比喻身份显赫的人。
法书(fǎ shū)的意思:指法律、法规的书籍,也用来比喻遵守法律的行为。
古画(gǔ huà)的意思:指非常古老的画作,也可以用来形容古老的事物。
局外(jú wài)的意思:指与某一事件、情况或群体无关,与之相对立的状态。
儒冠(rú guān)的意思:指儒家学者的帽子,引申为指儒家士人的身份和学问。
外人(wài rén)的意思:指不属于某个团体或群体的人,也指不熟悉或不了解某个地方、环境或事物的人。
局外人(jú wài rén)的意思:指不属于某个团体或圈子的人,也可以指不参与某个事件或活动的人。
这首诗以林希逸的视角,展现了其对儒家传统与个人追求之间微妙平衡的思考。首句“儒冠能误甫,休忆早充宾”似乎在探讨儒家教育与个人命运之间的关系,暗示了儒家学者可能因过于执着于传统路径而错失其他生活体验,鼓励人们不要过于怀念早期的儒家身份或角色。
接下来,“既得林间趣,甘为局外人”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束缚的解脱。他似乎找到了在自然中获得的乐趣,并愿意成为局外人,即不完全被社会规则和传统所定义的人。这种转变体现了诗人对自由和个人兴趣的追求。
“法书喜皇象,古画爱公麟”两句则展示了诗人对艺术的热爱,特别是对书法和绘画的欣赏。这里提到的“皇象”和“公麟”可能是古代著名的书法家或画家,诗人通过喜爱他们的作品来表达自己对艺术美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最后,“屡典衣偿直,因痴不恨贫”表明了诗人即使生活贫困,也愿意通过典当衣物来换取所需,这种行为背后是对知识、艺术或其他重要事物的痴迷,而非物质财富。这反映了诗人对精神满足的重视超过物质享受,体现了其独特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林希逸的个人经历和情感流露,探讨了儒家传统与个人自由、艺术追求、以及对物质与精神价值的权衡,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我身份、生活态度和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
晔晔芙蓉花,盈盈濯绿水。
素影漾清漪,佳人乃相似。
肯学中园柳,漫逐春风起。
愿为并蒂花,托根碧池里。
我本燕狂人,而来偶君子。
匣中有宝书,礌礌心相许。
日暮望高楼,含情不得语。
笑弄黄金珰,愿言酬知己。
弩力扬高翮,名成访绿沚。
群公何处至,鸣佩各珊珊。
系马秋云落,张灯夕吹残。
宾筵惟首蓿,客赠有琅玕。
月照千门白,星垂九塞寒。
双鸿迷碣石,斗酒自邯郸。
岂菊今逢紫,江枫昨忆丹。
谁家龙出笛,吾计鹖为冠。
蟋蟀尊前度,芙蓉句里看。
吏情同去住,世路异悲欢。
他日思瑶草,乾坤此会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