禋燔礼云毕,使卫肃以陈。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动植(dòng zhí)的意思:指动物和植物。
圜丘(yuán qiū)的意思:圆形的祭坛,比喻尊贵的地位或权力。
六变(liù biàn)的意思:指事物发展、变化的六个阶段或六种变化。
上帝(shàng dì)的意思:指天主教、基督教等宗教中的至高无上的神。
天颜(tiān yán)的意思:指人的面容、神态,也指人的名誉、声誉。
天神(tiān shén)的意思:指具有非凡才智和超凡能力的人。
王泽(wáng zé)的意思:指因权势而得到的财富和地位。
熙阳(xī yáng)的意思:形容明亮、温暖的阳光
阳春(yáng chūn)的意思:指朴素、朴实无华,没有修饰的样子。
玉帛(yù bó)的意思:指珍贵的礼物,也用来形容极其珍贵的东西。
咫尺(zhǐ chǐ)的意思:指距离非常近,形容事物或人之间的距离极短。
- 翻译
- 圜丘祭祀如上帝,六种仪式迎接天神降临。
祭祀结束烟雾缭绕,卫士整齐排列恭迎。
天帝近在咫尺,帝王恩泽如阳春温暖。
珍贵的玉帛献给大禹之会,万物都感受到尧帝的仁德。
- 注释
- 圜丘:古代祭天的高台。
上帝:对天的尊称或最高神。
六变:六种不同的祭祀仪式。
禋燔:古代祭祀时的焚烧祭品。
使卫肃以陈:命令卫士们严肃地排列。
天颜:天帝的面容。
王泽:帝王的恩惠和恩泽。
熙阳春:温暖的春天。
玉帛:贵重的丝织品,用于祭祀。
禹会:指大禹治水后诸侯聚会。
动植:动植物,泛指自然界的一切生物。
尧仁:尧帝的仁德。
-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盛大祭祀场景的诗,通过对自然界和人文活动的精彩描述,展示了皇权的威严与宗教仪式的庄重。开篇“圜丘类上帝”直接将读者引入一个宏大的宇宙观之中,圜丘是古代用于祭天的大型土台,此处象征着与上天沟通的圣坛;“六变降天神”则透露出一种神性的降临,六变可能暗示着自然界或宇宙中的某种周期性变化。
接着,“禋燔礼云毕,使卫肃以陈”,诗人描绘了祭典结束后的一幕,通过“禋燔”一词,可以想象到盛大的火祭仪式,而“礼云毕”则表明一切都已经按照礼节完成。"使卫肃以陈"则表现出一种军事化的整齐与严肃,可能是指在这样的庄重氛围中,卫兵们排列整齐地呈现着某种形式。
诗中的“天颜瞻咫尺”一句,通过对皇帝神态的描绘,传递出一种威仪和慈祥。"王泽熙阳春"则是对整个国度的吉祥与繁荣的赞美之词,王泽指的是君主的恩泽,而“熙阳春”则象征着温暖、光明以及生机勃勃。
最后两句,“玉帛臻禹会,动植沾尧仁”,诗人通过对玉帛这一精美织物的描绘,以及“臻禹会”的提及(可能是指古代圣王禹的盛大集会),传递出一种文化和道德的高贵。而"动植沾尧仁"则在强调着这种高尚情操对自然界乃至整个社会的影响,"沾尧仁"一词更是直接与古代圣王尧联系起来,突显了诗中所赞美之事物的崇高地位。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其精细的语言和深邃的意象,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神圣感与皇权威严的空间,同时也表现出对古代文化传统的尊崇。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