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长河(cháng hé)的意思:指长长的河流,比喻时间或历史的长久流转。
炊米(chuī mǐ)的意思:指做饭煮米。
捣虚(dǎo xū)的意思:指故意制造谣言、煽风点火,挑拨离间,制造混乱。
吊伐(diào fá)的意思:指为了讨好上级或获取个人利益而诋毁、攻击同辈、下属或朋友。
多应(duō yìng)的意思:多次应对,多方面应用。
焚鱼(fén yú)的意思:指人对自己的利益不加保护或不顾及,导致自己的损失。
公孙(gōng sūn)的意思:指人的名字,也可指代某个姓氏。
河水(hé shuǐ)的意思:指大河的水流,借指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旌旗(jīng qí)的意思:旌旗是指旗帜和旌旗的集合,也用来形容威风凛凛的景象或者人物。
千骑(qiān jì)的意思:指千人骑马的队伍,也用来形容人数众多的队伍。
人物(rén wù)的意思:指人的品质、才能、地位等方面的特点或特征。
堂堂(táng táng)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宏伟、庄重、威严。
王师(wáng shī)的意思:指帝王的军队,也泛指强大的军队。
檄书(xí shū)的意思:檄书是古代用于传达战争、政治等重大消息的书信,形式严肃、内容犀利。
学士(xué shì)的意思:指一个人的学问非常丰富,知识渊博。
应有(yīng yǒu)的意思:应该有的,理应拥有的
元戎(yuán róng)的意思:指勇猛威武的样子。
跃马(yuè mǎ)的意思:跃马指骑马跳跃,比喻迅速行动或突破困难。
- 鉴赏
这首诗《和参谋李舜举(其二)》由金末元初的诗人李俊民所作,通过描绘历史人物与场景,展现了对古代英雄的敬仰与感慨。
首联“一怒王师吊伐初,堂堂人物古谁如”开篇即以“一怒”二字点出主人公的豪情壮志,王师吊伐则暗示了其参与的战争背景,堂堂人物则强调了其非凡的气概,对比古今,突出其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颔联“剑头何患无炊米,楯鼻多应有檄书”运用比喻手法,剑头象征着勇猛的战士,楯鼻则指代战鼓或军令,表达了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中,也无需担心缺乏战斗所需的物资与命令,体现了主人公的自信与决心。
颈联“尽道公孙能跃马,应怜学士独焚鱼”将主人公与历史上的公孙述进行对比,后者以善骑马著称,而此处的“学士独焚鱼”则可能暗喻主人公在文治方面的才能,同时也流露出对其孤独处境的同情,展现了其多才多艺的一面。
尾联“旌旗未度长河水,千骑元戎已捣虚”描绘了一幅战争场面,旌旗代表军队,长河象征战场,千骑元戎则指众多的士兵与将领,捣虚则是深入敌后,打击敌方要害的战略行动。这一联不仅展现了主人公指挥若定的军事才能,也预示了其最终取得胜利的结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与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主人公的英勇、智慧与多才,以及对战争胜利的坚定信念,充满了对古代英雄的赞美之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薄幸·眼波横秀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